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46005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二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B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本文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回信。C“世外桃源”的故事出自桃花源记,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陶渊明,该文寄托了作者的社会

2、理想。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闾”指民户聚居处,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古籍中“闾左”就用来指贫苦人民。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C古时候男子二十岁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D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一词在传统文化里枝

3、繁叶茂,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则称之为“金兰之交”。B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古代座次安排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这一句诗运用比喻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句中的“丝”喻“思”,含相思之意。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学会爱自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 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

4、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 的草,而成长为一株 的树。A端正 默默无闻 美丽多姿B矫正 枯荣随风 笔直葱茏C矫正 默默无闻 美丽多姿D端正 枯荣随风 笔直葱茏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B“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C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

5、两个节气。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6阅读下面的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漫画(见右图)材料二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9年初发布的调查显示,3380名被调查者中,有89.62%的人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的比例从去年的57.8%提升到83.1%。材料一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_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_7默写填空。蒹

6、葭萋萋,_ (诗经蒹葭)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马作的卢飞快,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角声满天秋色里,_。(雁门太守行)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诗人笔下,花是有灵性、有品格的,就像诗文中“_,_”所写的一样。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然后回答问题。近处传来清晰的话语声:“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声明,确有障碍。”我紧紧闭着双眼,还用双手蒙住。漩涡般的黑暗似乎围绕着我,思绪滚滚而来,如同浊乱的暗

7、流。我将自己放弃、放迎、放松,不着一丝气力,仿佛躺在宽阔却干涸的大河的河床上,却听见远山中洪水爆发,分明感觉到激流即将涌来;但我不想爬起来,也没有气力逃跑:只是虚弱地躺在那儿,渴望就这样死去。只有一个念头,仍像有生命似的在我心头悸动,我想起了上帝,无声的祈祷由此而生。这些话在我黯无光的内心沉沉浮浮,似乎明明必须低声倾诉的话语,却无力表达。“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急难确实临近了,但我并没有祈求上天消灾灭祸急难果然降临,滚滚洪流尽情倾泻,将我倾覆。我的人生孤寂、爱情已逝、希望幻天、信念被摧毁,这整个想法犹如黑压压的庞然大物盘桓在我的头顶。那个痛苦的时刻,至今仍觉得不堪描述

8、,真正是“众水要淹没我。我深陷在淤泥中,没有立脚之地;我到了深水之中,大水漫过我身。”结合原著,选文中一再强调的“急难”对于简爱来说是指什么事?简爱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简爱中的简爱长相平庸,但灵魂高贵。请结合原著,写出体现她灵魂高贵的两件事。二、阅读9阅读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眉眼盈盈处”指什么?2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采草药不拘定月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

9、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

10、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愆(qi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筀(u)竹:一种竹子。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3处)即 候 苗 成 而

11、未 有 花 时 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谓之晚筀 望秋先陨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率用根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此其效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C缘土气有早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对传统“古法”表示否定,再从草药的使用部位不同和草药生长的条件不同两个方面,正面说明自己的观点,得出“岂可一切拘于定月哉”的结论。B作者以芦菔、地黄为例,是为了证明采植物的宿根,有茎叶时采比无茎叶时采要好。C作者引用白乐天的诗,形象地证实了地势的高低会影响决定植物生长的早晚。D从

12、本文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沈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文章对“采草药不拘定月”的论说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是A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多些“无声的联系”春节刚过,不少人回味,这几天只与亲人团聚,过得清爽,过得惬意。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到,这些年来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渐渐地安静下来了。过去那种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不是喝酒唱歌就是甩牌搓麻的现象少了,那种拉拉扯扯、勾肩搭背的喧嚣渐渐淡去,人们回到了平静和理性,人与人“无声的联系”多了起来。这是一

13、种好现象,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过去那种热衷于“热线联系”,整天泡在一起推杯换盏,打得火热、走得很近,今天一个同学会、明天一个乡友会等,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有所图。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无声的联系”可以少些纷扰嘈杂,让心静下来、神定下来;少些“小圈子”“小团伙”滋长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净起来;少些精力上的分散,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守望。“无声的联系”的可贵在于,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各奔东西,心却在一起,心心相印、守望相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

14、的革命生涯中,相互支持与牵挂,然而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更多只是一种“无声的联系”。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两地一心的守望,志同道合的默契,虽天各一方,但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共同的志向、追求和品质,可以让人与人的交往精神高于物质,无形重于有形,虽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稳稳的守护。“无声的联系”并非冷漠无情,当他人身陷困境,能够雪中送炭,敢于挡风遮雨。明代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郑少谷去世时,王子衡哀伤至极,为素未谋面的朋友千里奔丧。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时却显非常,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既给人力量,又让人温暖。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默默的守候。“无声的联系”不是忘却,也不是抛弃,而是把记忆和美好存放心里。宋代王安石与孙少述交情极深,孙少述离别王安石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别少述诗为之送行,字里行间尽显彼此间的真诚和友谊。后来王安石到朝廷掌了大权,有好几年孙少述同他没有来往,人们猜测两人之间有矛盾、合不来。等到王安石再度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