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45901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10级农经《农学学慨论》思考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级 作物学慨论 思考题 (57人)1.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发展的3条基本途径?包括弱质性和非均衡性,农业的“弱质性”体现在:一 生产的周期长,二 双重风险性, 三 投资的回报率低: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资金周转慢,回收期长. 农业生产投人的非均衡性: 1.使生产者生产活动具有兼业的性质2.农业生产成本的相对高昂3.农业劳动力供求的周期性失衡2. 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区别与资源丰富和资源少的发达国家);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

2、;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膳食结构发展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3. 影响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及大豆的主要集中产地在何处(三大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出发)?什么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分为几类(P152153)?鉴别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的2种方法? 美国玉米带与中国玉米主产区生态适应性比较

3、(表2)?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特点,而我国却“小而全”(P282),各有什么优缺点?影响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影响作物分布的基础:一般作物只有在具备与起源地相类似的环境条件的地区才能生长良好.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吻合程度高即生态适应性强,作物生育就好,距离高产、优质、稳产、低成本的目标愈近。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 科学技术与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水平的改善2 人口与耕地的比例3 消费需求小麦:小麦喜冷凉环境,所以播种期从北往南推迟,成熟期从北往南提早,整个生育期150

4、天365天不等.但以黄淮平原的中南部生态适应性最好水稻:水稻喜温好光,需水较多在我国南方种植较多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忌冷凉的气候,主产区是北方春玉米带和黄淮夏玉米带。大豆:大豆的生态适应性与玉米相似,主产区是北方春大豆带和黄淮夏大豆带。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程度。分为强、中、弱和不适应4个等级。鉴别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的2种方法:生物节奏与季节节律分析法、产量比较小而全的优点:可以在自给性经济条件下充分保障供给,有利于全年均衡地利用劳力等社会资源,并可增加生产与收入的稳定性和减少风险等。缺点:很难进行专业化生产,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农产品的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

5、。4. 研究作物起源地(瓦维洛夫)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有些什么重要发现?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老的农家品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举三例说明(视频资料)?意义:寻找新的植物类型和建立基因库。重要发现:农业生产上一些重大突破都与特异性状的基因发现和利用有关三例:1.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豆带出现了严重的孢囊线虫病,美国科学家利用30年代在中国北京收集的农家种“黑大豆”为抗原材料(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培育了抗线虫病品种,拯救了大豆生产。2.我国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与野生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利用有关,(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基因,来自于海南岛沼泽地的普通野生稻。)3.玉米高

6、赖氨酸品种奥帕克2的发现,对改善玉米蛋白质起到了重要作用。5. 什么是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发育特性)?北方冬麦区(如北京)与南方冬麦(如重庆)间相互引种的结果?小麦的春化作用?我国小麦的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3种类型?冬小麦和冬性型小麦、春小麦和春性型小麦区别?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在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温度及光照特别敏感,如果温度和光照适宜,则顺利地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开花结实; 如果温度和光照不适宜,就延迟转入生殖生长,甚至不能转入生殖生长冬小麦引入南方不抽穗,春小麦引入北方冻死了春化作用:耐寒作物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而抽穗开花的

7、现象。小麦的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3种类型:冬性型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没有通过春化的种子, 春播种不能抽穗。春性型品种:春化温度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短;未经春化的种子,春、夏播种均能抽穗。半冬性品种:春化温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均界于冬性和春性型品种之间;未经春化的种子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 6. 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区别?顺序写出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的名称?生育时期在生产上有何作用?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生育时期:又可称物候期、发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

8、成熟期生育时期在生产上的作用:农艺措施应用的形态、时间的指标。7. 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数量指标LAI的3个特点?LAI既要充分截获光能又要达到在群体中很好地分布光能,二者有矛盾需要协调。LAI小不封行,虽然群体中下部受光好NAR高(见下),但CGR(LAINAR)不高;LAI太大,过早封行,群体中下部受光不好NAR较低,CGR(LAINAR)也不高;最适LAI时,二者协调,CGR最大。二者在更高水平的协调,就是培育叶片上冲直立株型紧奏,消光系数低的品种类型(如紧凑性玉米)和增加水、肥的投入水平。8. 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质量指标NAR与内因:叶片的含N量(叶色与含N量正相关,越浓绿,含N量越高,

9、光合同化力越强)和生理年龄(1.叶片生理年龄增加而逐渐衰老,光合同化力下降。2. 随作物生理年龄增加,体态臃肿,非光合器官/ 光合器官的比例增加,使呼吸消耗增加,。)有关。外因:1.自然的光强(I0)越高,光合同化力越强;2. 群体内平均 IF 越高,即中下部受光好,叶片上冲直立,消光系数低,光合同化力越强;3. 环境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和养分量和空气流通适宜。9. 时间指标(天,d),在气候允许时,延长生长时间(如提高复种指数、用晚熟品种、喜温作物早播延长营养生长期、防止叶片早衰、高温逼熟等),是提高产量、品质的常用方法。光合势是绿色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代表数量与时间综合关系。 作物生

10、长率(CGR):= LAINAR,是单位土地面积的干物质生产率。10. 理解叶面积的大小、质量和时间指标的协调性?作物生产上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通风透光? 有哪些措施影响 ? ( 如:播种量、株距和行距、行向、氮肥用量、灌溉量等)2.通风是为了向茂盛的作物群体中补充二氧化碳 ;保证茂盛的作物群体下部叶片在2倍光补偿的光强,使LAI、NAR都得到协调发展,CGR达到最大,提高产量;并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发生和防止倒伏。若通风透光太好,即 LAI太小,NAR太高;通风透光不良,即LAI太高,NAR太小,均不利于 CGR提高11. 作物分类的二种方法的特点?用习惯法对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分类?禾谷类

11、、棉花、烟叶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哪些?水稻理论产量的公式?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特点即群体自动调节能力特点(重点理解穗数与每穗粒数间的矛盾)?为什么生产上增加穗数容易,而增加穗重(每穗粒数粒重)难?油料及富含蛋白质的作物为什么并非低产作物?3.禾谷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每铃粒棉重,衣分烟叶的产量构成因素:株数,每株叶数,单叶重4.水稻理论产量公式:5.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特点即群体自动调节能力特点:顺序性:各产量构成因数是在一身中顺序而又重叠地形成,虽有重叠但仍有明显的顺序性.相互制约性和相互补偿性:大群体,小个体; 小群体,大个体;中群体,中个

12、体.不能同时获得三个产量构成因数的最大值,只能获得三个产量构成因数组合乘积的最大值。构成因素间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个体只有生活力愈强才能自动调节能力愈强,所以在水、肥充足,个体生长健壮,种植密度可以较小些,仍能获得足够的穗数。相反,种植密度大,或水、肥不足而削弱了个体的生育,则自动调节能力受到限制,易于造成群体结构不合理。构成因素间调节能力与作物类型和不同品种特点有关:玉米、高粱、芝麻 单杆 ,分蘖或分枝少,调节能力低;不同品种的分蘖或分枝能力的强弱;生育期长短6.在低、中生产条件下,可同步增加;在高产条件下,在达到相同穗数时,播种量宁稀勿密,以单株成穗数多的个体构成的群体 比 单株成穗数少

13、的个体构成的群体,有利于协调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间矛盾,而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高产稳产。7.根据产量的能量观点,富含油脂、蛋白质的作物,经济产量低,但总能量较高。所以,富含油脂、蛋白质的作物并非低产作物。12. 三基点温度?(积温法则:每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完成某阶段或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以,气温温度适当升高或降低,可使植物生长减慢或加快。农业上喜温作物早播就是使生长减慢,延长光合时间。)积温的应用价值,注意最高、最低温对作物分布影响?霜冻与无霜期、早、晚霜?高温逼熟 延迟和障碍性害?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物质积累(高原、西北地区对瓜果甜度高与此有关)1 三基点温度:在

14、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生理过程都有相应的最适、最低和最高温度,这被称为三基点温度。2 一、某一类型品种播种至成熟的积温,来确定品种区划,所以在品种类型的选择和种植制度上有重要价值二、 推算某一生育时期(物候期)的出现时间 3 霜冻:在日平均气温为正值的时期里,夜间因辐射降温,近地面的气温或植物体温下降至0以下,产生凝霜天气 无霜期:终霜冻日-初霜冻日持续期 秋季第一次霜冻为初霜冻或早霜,春季最后一次霜冻为终霜冻4 高温逼熟:作物在生育后期遇不适宜的高温,使光合作用器官提早衰老,产品器官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延迟性冷害:营养生长期出现的长时期的持续低温.障碍性冷害:生殖生长期出现的短

15、时期的低温.5 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增加光合同化量,夜温较低有利于减少呼吸,因此利于提高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13.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哪些生育时期出现?用水分平衡式说明几种灌溉方法的特点(提高 叶片蒸腾/地面蒸发值对节水作用)?作物需水量的一般趋势? 1.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2.土壤水分的平衡:水(收入) 水(支出) =水(降)+水(灌) 水(径) 水(漏) 水(蒸) 水(腾)地面灌溉:将灌溉水由水源引入田间沟渠省耗大,且水(径) ,水(漏) , 水(蒸) 都有省耗,所以水分利用率低喷灌:喷灌有节水、增产的效果,与沟、畦灌相比,一般可省水20一30,但仍有水(蒸)的省耗滴灌:控制了水(径) ,水(漏) , 水(蒸) 的损失.还有不破坏土壤结构的优点,灌溉相同面积用水量只有传统地面灌溉的1/61/8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使土壤湿润均匀,湿度适宜,能保持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刨造良好的环境,还有减少地面蒸发,节约用水,灌水效率高,灌水与其他田间作业同时进行等优点,在干旱缺水地区有较大发展前途。3.作物需水量的一般趋势:一般在苗期(前期)和成熟的后期(如:禾谷类在乳熟期以后,棉花在吐絮期等)需水量少,而在生殖器官形成和开花期对水分的需要量大,反应非常敏感14. 植物怎样利用光敏素的 Pfr/Pr “感知”邻近植物的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