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457358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的研究是语言迁移研究中一个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着重讨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并列举英汉两门语言在语音、语序以及写作中的语际共性,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母语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语言迁移;母语;正迁移;负迁移 一、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语言迁移的中心问题就是学习者的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问题。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赵世开序,高远,2002)明确指出: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界争议最大的问题

2、是怎样评估母语或者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的影响,这同时也就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是“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transfer)的外在表现。 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ference)。(Ro

3、bert M.W.1987)。那么什么叫做语言迁移呢?Odlin(1989)在他的著作语言迁移中是这样下定义的: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既然“语言迁移”所指的就是“语际影响”,影响不仅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那么所谓的语言迁移就应该是包括了正负两种迁移。但是由于母语干扰在中国学生的二语习得中起重要作用,语言教师和语言研究者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于语际差异的负迁移上。 但是如果只重视语际差异的负作用,就会使学习者在脑海里形成了母语对第二语言只有负面影响的印象,尤其会使母语和目标语在类型学上不同的学习者产生心理负担。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

4、,汉语和英语的相似性是存在的,而且母语在学习英语当中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了解研究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通过具体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以改造和充实,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调节机制,实现由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是有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下面我们就从语音、语序、写作等方面谈谈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问题。二、语际共性与语音在语音方面,汉语中已经存在的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促进英语的习得,只是我们过分重视语言的负迁移而忽略了其正迁移罢了。 由于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是句调语言,而且英语中还有许多汉语中并没有的因素,所以造成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困难,这些困难我们归结为汉语向英语的负迁移的结果

5、。例如:汉语学习者通常会把“this”中的/!/发成/z/,这是因为汉语当中缺乏这个音素。但是就读音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更多的共性。汉字是由拼音构成的音节组成,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节组成,音标分成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 英语的音节当中不能缺少元音,就像汉语的音节中不能缺少韵母一样。在单个音上也存在很多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选择发音的方法和部位有很大的共性,例如都是用双唇,舌尖,舌面,口,鼻,齿,腭,声带等部位,都采用塞,擦,塞擦,送气,阻碍等方法。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汉语声母

6、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英语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卷舌音/r/等。/p/、/b/、/t/、/d/、/k/、/g/和/f/在汉语中可以相应为p、b、t、d、k、g、和f。发元音音素/i:/、/u:/和/a:/也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和a。英汉在语音上的共性告诉我们,在学习语音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强调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不要总是害怕将汉语的拼音与英语的音标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学习。英汉在语音上的共性能帮助学生尽快识记英语。三、语际共性与语序语序是指句子中各个词或成分的排列次序.各单词或短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要是由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决定的。在语序方面,虽然汉语和

7、英语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陈述句上,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大体上是相同的,如果把下列汉语句子翻译为英语,在词序上一般不会发生错误:(1)a.今天,妈妈给她一件礼物。Today Mum gave her a gift.(2)b.这消息使我高兴。This newsr made me happy.可见,在英语陈述句的学习上,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推测出汉语会向英语发生正迁移,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从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上来说,汉语的简单句大致有七种基本句型,英语的简单句大致有五种基本句型。 汉语简单句的七种句型是: 1.主语+谓语动词我们游泳。 2.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我们学习英语。 3.主语

8、+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我是老师。天空是蓝色的。 4.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谓语动词+宾语大家选他当总统。 5.主语+谓语动词+补语他回答得正确。 6.主语+谓语动词+谓语动词+宾语我想学习法语。 7.主语+谓语(名词、代词、数词、词组)明天星期三。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是: 1.主语+谓语动词(不及物动词)The sun rises. 2.主语+谓语动词(及物动词)+宾语We learn Chinese.3. 主语+系动词(谓语)+主语补语The flower is red. 4.主语+谓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My father bought me a book. 5

9、.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We elected him our monitor. 从上面汉语英语各自的简单句基本句型可以看出,汉英的基本句型中都含有主语、谓语两种基本成分,而且排列顺序完全一致。其他的基本成分比如宾语、补语无论是位置还是语法意义都基本上是相同的。了解到这一点,在进行讲解的时候着重的提到两者的相同性,相信中国学生在掌握英语简单句甚至复合句时轻车熟路,这也是汉语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正迁移相应。四、语际共性与写作在英语写作方面,大家普遍认为母语会对英语写作起干扰作用。由于汉英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而且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Kaplan,1968),在写作中段落、结构安排,内容安

10、排和主题的展开均有明显的不同。在思维方式上,英语属于“螺旋式”,汉语属于“直线性”。在语篇结构上,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英语运用语法(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等)以及逻辑安排等有形的网络来实现衔接,而汉语是形散神聚,以意义为链条将语篇联系在一起。汉英两种语言的这些差异已经得到了语言届的一致认可,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植入大脑的母语规则可能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但是母语对于英语写作会不会起到正面作用呢?Mohan和Lo(1985)对Kaplan的不同母语思维模式对二语习得会起干扰作用提出异议,认为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写作训练对于目标语写作有促进作用。母语对目标语

11、习得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语言输出的结果上,而且还包括母语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认知处理上的影响。 采用有声思维的方式对中国的一些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发现12名不同英语水平的研究对象都是用母语对作文进行逻辑思维,对外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判断和对外语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检索。就此得出结论:母语最大的作用不是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对目标语进行迁移,而是作为学习者输出第二语言的逻辑判断,分析和推理的中介。这种中介作用对于外语写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外语写作训练的时候,完全摈弃母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学习者如果注意到抑制母语作为内容生成中介语的负作用,不花过多时间、用

12、过多的母语来生成写作内容,最后用一定时间来进行正面作用的母语思维内容验证,母语参与英文写作情况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五、结束语从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语际共性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既然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又不可能消除来自母语的干扰,那么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使来自母语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并促进母语的正迁移。因而,外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平衡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讲解。这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可行性表现在无论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在类型学上差异有多大,语际词汇共性都会出现并在语言学习中被广泛应用;可取性是指如果教师注重母语的正迁移,就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减轻学习者的精神负担,从而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系统中的语际共性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