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455423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千克的认识 千克和克(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 策: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教学准备:台秤、红枣、膨化食品、大米、鸡蛋、水果、课件,学生分成6人小组。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红枣和膨化食品争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

2、了两为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是谁重呢?红枣和膨化食品都在你们桌上,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解决办法。教师相机板书:掂一掂 称一称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这个“1”,到底是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问:你知道kg表

3、示什么吗?知道的学生进行解释,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说明和提问。(如:秤面上的指针指着2表示什么意思?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等。)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谈话:认识了秤,也知道用千克作重量的单位,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再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1)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大米。(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想一想:同样是1千克鸡蛋,每次数出的个数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

4、或鸡蛋吗?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1、做“想想做做”第1题。除了刚才的那些物品,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表示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超载的危害。3、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4、认识形形色色的秤。(课件出示)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5、做“想想做做”第3、4题。观察并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根据信息你问题。读出水果大约有几千克?比较3和4,有什么不同?(突出“大约”,主要是指针的指向)6、做“想想做做”第5题。各自列式,全班交流。四、总结延伸。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完成“想想做做”第6、7题。将课前收集的包

5、装袋拿出来,找出1千克的物品。回忆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重量 千克 kg 又叫公斤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课后反思: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在练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大小,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使知识更丰富、形象,深化对千克的认识。但是,本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活动环节比较多,再加上这种活动型的课形,学生比较兴奋,因此,学生的活动有点失控。生观察后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