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45272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测试考试语 文 试 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倚靠(y ) 吟诵 怠慢(di ) 寂寥 B.萦绕(yng) 萌发 荫翳( y ) 阴霾 C.磐石(bn ) 贬损 笼罩(lng) 杖义 D.高亢(kng) 凝视 翱翔(o ) 桎梏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 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全年,整个村庄,都 在桂花香中。 我觉得我母亲 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 我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A.冲 沉浸 凝

2、注 催 B.扑 沉浸 凝注 逼 C.冲 包围 注视 逼 D.扑 包围 注视 催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 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东湖景区”成为武汉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D. 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4、下面这句话应该补写在原文哪一处?( )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A)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3、(B)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C)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D)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二、(共9分,每小题3分)中国吉祥物的演化 吉祥物是人类原始文化的产物,是原始的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的人类原始的文化。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首先以生存需要为中心,而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就形成趋吉避邪的本能观念。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的

4、祖先创造了许多用以祈求万事顺利的象征物,而这些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事物,我们便称他为吉祥物。 吉祥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的属性和特征上,着意加工而成,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愿望。由原物发展成为富于吉庆意味的吉祥物,采用的加工手法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吉祥物具有多重演化特征。从这些吉祥物中,我们可窥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共同珍视的事情。各种吉祥物由原物衍生成富有吉祥意蕴,可谓意趣无穷。其手法之一是把事物的外形、特性或实用价值等属性,予以放大或延长,使之具祥瑞的涵义。吉祥物的这种演化特征我们称之为属性延长性。以椿树、萱草、芝兰、磐石和竹这“五瑞”为例,庄子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唐

5、朝诗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因椿树的寿命长,人们便把椿树比作父亲,称“椿庭”,更象征老人的长寿。“谐音取意”是中国民俗文化形成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民间吉祥物更是忠实地运用了“谐音取意”的原则。以“如意”为例,它是我国特有的吉祥物,本为军旅器物,后渐成民间的“爪杖”,即搔痒工具。若在一个瓶子里插上如意,即为“平安如意”。如以两个柿子或狮子配如意,便成“事事如意”。若画上童子骑象、手持如意,就是“吉祥如意”。若如意加上盒子与荷花,组成的是“和合如意”。再如“百事如意”,则是如意与柏树和柿子的组合。很多民间吉祥物的形成还具有传说附会的特征,他们出于民间神话传说:一代又一代的人,透过口耳相传

6、的方式,将故事流传、延续下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遂相沿成习。如民间每于老年人寿诞时送上寿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传说。相传战国时期齐人孙膑自十八岁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别家乡十二年,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才猛然想起正是母亲八十岁的生日,他想:“乌鸦反哺母娘,羊羔吃奶跪乳,禽兽还知恩达礼,我却已经有十二年没有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向师傅请假回去看望老母,临行前,鬼谷子随手摘了一颗桃子让孙膑回家献给高堂。没有想到,孙膑回家将桃子给老母亲吃后,母亲竟返老还童。人们听说孙膑母亲吃了桃子之后变得年轻,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于是竞相仿效,也都给自己的父母“送寿桃

7、”。传说是否真实,人们没有去考证,但它所蕴涵的美好寓意,却被人传承下来,绵延不绝。此外,许多民间吉祥物的衍生是经过历代艺人的艺术加工,常见于绘画篆刻、绣品织物、陶瓷器皿、描金漆器、建筑饰件与日常家具,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5、中国吉祥物的演化特征是哪些?下面概况不正确的是( ) A.属性延长性 B.谐音取意 C.传说附会 D.艺术加工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吉祥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的属性和特征上,着意加工而成,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愿望。 B.民间每于老年人寿诞时送上寿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这个习俗源于到两千多年前的传说。 C.“如意”因其谐音而成为古今中外大家都喜爱的

8、吉祥物。 D.民间神话传说是否真实,人们没有去考证,但它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却被人传承下来,绵延不绝。7、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技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将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的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 B.鹤被道家看成神鸟,又称仙鹤。道教故事中有羽化后登仙化鹤的典故;传说晋时,辽东有叫丁令威者,学道于灵虚仙,后化鹤成仙,常回故里,鸣招城郭故人学道成仙。古人以此认为丹顶鹤是神仙的伴侣,具有仙风道骨。这体现了中国吉祥物

9、形成中“谐音取意”的特征。 C.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神物,是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人们祝寿时赠送镌刻着(或书写)“鹿春龟年”等吉祥语的牌匾、条幅、堂画或赠送鹿头,有送“福禄寿”之意。 D.蝴蝶,在少数民族的观念中,是美的象征,也是美好生活的征兆。蝴蝶以其美丽的形象,简洁的对称图案和鲜丽的色彩,博得了人们的青睐。白族人把蝴蝶图案绣在鞋面上、鞋帮上,绣在鞋垫上,让只只蝴蝶绕脚纷飞,其中寄托着她们对轻盈步态、美丽动人形象的祈求。三、(共9分,每小题3分)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10、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8、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B.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去) 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实际上) D.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开玩笑)9、下列句中的“之”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11、耶”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闻而传之者 B.子将安之 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各项表达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这叫做自取其辱。 B.“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向楚王邀功请赏。 C.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D.楚王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敢再羞辱晏子了。 四、(14分)11、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2、填空。(共10分,每空2分)君问归期未有期,

12、。(李商隐夜雨寄北)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始知锁向金笼听, 。(欧阳修画眉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子规”是 的别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题。良心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

13、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

14、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