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4483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3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4.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 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B使国

2、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5.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7.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正常的信

3、贷活动 B举办公共工程C调整农业生产 D规范企业行为8.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9.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 B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C增强了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的信心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0.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主活条件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11.1936年,英国经

4、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1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13.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4. 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5、”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15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16.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17.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

6、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18.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经济

7、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称:“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优惠和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声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三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指罗斯福政府引者)挽救了它。”

8、请回答:胡佛信奉的是怎样的经济理论? 罗斯福新政受到什么经济理论影响最大? 胡佛及其追随者这样攻击罗斯福新政,说明了新政的什么特点?罗斯福的解释又说明了什么? 22.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

9、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秦国、隋朝在救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材料三(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

10、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世界文明史(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BABCBDBCDDBABBACBDAB二非选择题21. 西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或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政

11、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加强干预;罗斯福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22. (32分)答案要点(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举措: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设洛口仓(含嘉仓)。(4分)(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4)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