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44578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时间:2009-10-23 22:17:46 来源:admin万 霞 1 ,刘建平 2(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市东单三5号, 100005; 2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摘要】 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用于试验组和 对照组的分配; (2)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实施过程中的隐匿。随机分组方法有:简单随 机化、区组随机化分段(或分层)随机化、分层区组随机化及动态随机化等;随机分配方案隐 匿的方法有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 中心随机系统, 编号或编码的瓶子或容器, 中心药

2、房准备的药物等。科研工作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根据设计方法, 正确选择随机分组及 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关键词】 随机分配;随机分组; 随机方案; 隐匿随机分配方法确保对比组之间基线均衡可比,被认为是减少两组患者选择偏倚的最佳方法 1。因此,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随机分配方法,使得随机对照试验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临床研究中,正确地实施真正的随机分配是临床试验的关键。成功地 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3:(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 对照组;(2)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中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没有随机隐匿 的随机临床

3、试验也称为开放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有试验研究表明4,如果用不适当的分组和双盲方法,即使是随机临床试验,其干预效果也 会被显著地高估(在一项研究中干预效果平均被夸大约50% ) 。遗憾的是90%以上的随机临床 试验随机分组不恰当5。对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的终审标书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部分治 疗性研究存在假的随机分组6。有学者分层随机选择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4种、省 级和中医学院(大学)学报类中医药学术期刊各10种, 专业杂志(如针灸) 4种,共计28种, 从1996年12月开始回溯20年,从中选取所有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文章逐一评阅。研究结果 发现, 83%的文章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操作是否恰当

4、难以判断7。有学者通过检索 BMJ , JAMA , the Lance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4种杂 志近期发表的关于临床试验的文章发现,尽管已有了 CON SORT声明,但是发表在这些杂志 上的临床研究中有超过40%的文章或者报告随机隐匿的方法不充分或者根本就没有对随机 隐匿的方法进行描述。而且该研究表明, 使用不充分随机隐匿的方法所报告的研究结果往往 比充分使用随机隐匿方法的研究结果容易得出显著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2,一般情况下,与 充分使用随机隐匿的临床试验结果相比,不充分随机隐匿的或者随机隐匿方案不清楚的临床 试验结果往往会夸大37%的效

5、应估计值。1 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正确使用随机分组是取得比较组间初始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的保证。随机化分组的方法 有多种, 但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1)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患者将分配 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2)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 分配到哪一组9。随机序列的产生可以采用计算机、计算器、随机数字表和抛硬币的方法来实现。其随机分组 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区组随机化(block randomization)、分 段(或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分层区组随机化(st

6、ratified block randomization) 及动态随机化(dynamic randomization)等。11 简单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化分组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是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常通过掷硬币或 随机数字表,或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 干预或调整9。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操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则各组 例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例如,掷硬币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 病例数的均衡。有研究表明, 当总例数为100 时,每组刚好50例的概率仅为8%1 1 。因此, 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

7、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分组后各组例 数相等。操作步骤:(1)编号:将N个实验单位1到N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患者可按预计的样 本量编号;(2)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 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3)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余数取组数;(4)分组: 按余数分组;(5)调整:假如共有n例待调整,需要从中抽取1例,便续抄一个随机数,除以 n后将得到的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的序号(若整除则余数为n)。例1:欲将15例病例随机等分到3个组中去。方法:从随机数字表12中任意选择起始数,现 将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随机数按随

8、机数余数分组的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第一次分组 后,甲组6例,乙组5例,丙组4例。由于各组例数不等,须将甲组调整1例到丙组。因此, 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3余1,因此,将第1例从甲组调整到丙组中 去。表I随机数余数分组法的分组結栗编堪11456/8910I!12131415随机数OR733732040569300905余数1221I2123312J组别甲乙乙甲乙甲乙丙甲丙乙甲调卷內1. 2区组随机化分组区组随机化分组也叫均衡随机化或限制性随机化,即将随机加以约束,使各处理组的分配更 加平衡,满足研究要求。在一个区间内包含一个预定的处理分组数目和比例。区组(block) 是

9、对受试对象进行划分,即由若干特征相似的试验对象组成,如同一窝的动物、批号相同的试 剂、体重相近的受试者等12。区组的长度(block length)是指一个区组包含多少个接受不同处理的受试单元即区组中对 象的数目。区组的长度不宜太小,太小则形成不随机,一般区组的长度至少要求为组数的2 倍以上。区组的长度也不宜太大,太大易使分段内不均衡。如果只有两个组别(试验组和对照 组),区组的长度一般可取48,如果有4个组别则区组的长度至少为8。区组长度还与试 验的疗程长短有关,对于疗程较短的疾病,患者入组快,结束快,区组长短影响不大,而对于疗 程比较长的疾病,区间长度不宜过大。区组随机能够避免简单随机可能

10、产生的不平衡13,任何时候,试验组(A)与对照组(B)的患者 数均保持平衡,也可以说确保整个试验期间进入每一组的对象数基本相等。不仅提高了统计 学效率,而且保证了分配率不存在时间趋势,即使因为某种原因患者预后存在时间趋势,也能 将偏倚减到最小。其实施方法可以结合以下的实例来具体说明。例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以入院时间(月份)作为配伍因素,将入院时间同月相邻的4 位患者作为一个区组,试对24名患者分配到A和B两组处理。操作方法:(1)确定区组长度 和两个组的所有可能排列:设区组长度为4,则A和B两组所有可能的排列为可能的排列数=口行青丄6(2 )给每种可能排列的区组分配抽样号码(见表2) ;

11、(3)用抽签方法随机排列上述区组分配 的号码。查随机数字表12任意选择起始数,如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6个随机数字:28、 26、08、73、37、32,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得出上述区组分配的号码为:3、2、1、6、5、4。(4) 将观察单位按事先编好的病例号从1号开始按顺序进入上述抽签后得到的区组号码顺序 的各区组(见表3)。表2每个区组4拿患者的分配方案15J456AAABBBABBAABBABAABBABAA表_3 翻閱卷初区组随机化分配绩果申g3丄1654暑曙 123456789 1011 12 B 1-1 15 16 17 IS 19202J 22 2S24分细 ABB A A B A

12、 BAA B B B B A A B A B A B A A B1. 3分段(或分层)随机化分组分层(st ra tifying)是将总体按某(些)特征分割为次级总体口。分层随机分组化法是首先根 据研究对象进入试验时某些重要的临床特征或危险因素分层(如年龄、性别、病情、疾病分 期等),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随机分组,最后分别合并为试验组(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层随机化可保证减小I型错误,且可以提高小样本(400)试验的把握度;分层化对于组间 样本分布的均衡性具有重要的作用A】。但是分层随机只适合于有23个分层因素时,而当分 层因素较多时容易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有文献报道15,通常受试对象100200例

13、之间,有2 3个分层因素,每个因素仅有2个水平时,应用分层随机化较恰当;当分层因素较多时各层所 含的例数会变少,容易出现各组分层因素分布和组间例数的不均衡,影响分析结果。分层随机 化分组的目的是使分组结果达到预想的例数分配,既适用于小样本又适用于大样本。操作步骤:(1)将分组过程分多个层进行,每个层只对m个试验对象随机分组。m必须是处理 数的整倍数,为了保证随机效果,m最好是处理数的5倍以上;(2)取皿个随机,数从小到大排 序,得序号R; (3)规定R所对应的处理,如10位患者等分为两组,则R15为A组,R610 为B组;(4)将m个观察对象分配完毕以后,再按以上方法对下一层m个观察对象分组,

14、直到 分组结束。例3:将男、女各10名受试者按照性别分层后随机等分为两组。解:令m=10,需分2层(男 性和女性)完成全部分组。规定每段随机排列序号R对应处理,R15为A组;R610为B 组。按例1的方法查随机数字表,得到第1和2层的分组结果见表4。表4分层随机分组结果第一 里、诙和舁娜姑兄第-煤七、萌娥分钿姑弟序号随机数R组别随机数R1223Ai686B237!A2951036S9B323争A465SB4928B A8110B535SA6192A61A736A-R-779/BS274AS939Bg旳円/B9374A10466B10555A1. 4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中心分层,然后在各中心内进行区组随机化,即称为 分层的区组随机化。分层有助于层内的均衡性,同时还考虑分段,即区组(block)随机地安排 受试者,这将有助于增加每一段的可比性;当受试者的入组随机时间有所变化时,按分段的安 排可使每个分段内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安排完全符合试验方案的要求因此,该法可 保证试验结束时各中心例数接近便于管理。但是,分层区组随机化只能在影响因素(分层因 素)比较少(3)时保证组间均衡性,当影响因素多时各层所含的例数会变少,容易出现各影响 因素分布和例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