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44163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凫水 哺乳(b) 神采奕奕(y)B惩诫 瞑目(mng) 畏罪潜逃(qin)C魁梧 怅然(zhng) 怪诞不经(jng)D驯养 嗔怪(chn) 大相径庭(ji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迭起 土壤 耻辱 颠沛流离B取谛 烦琐 荒辟 轰轰烈烈C陡峭 循环 渺小 语无轮次D萋萋 拯救 尉蓝 据理臆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B

2、他这次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张牙舞爪。C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一个名列榜首,一个名落孙山。D老李虽然70多岁了,但他依然神采奕奕,风采不减当年。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A BC D7、默写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

4、来峰)(3)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4)杜甫望岳中,写诗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的一句是“_”。(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5、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石兽并沉焉(_)(2)以为顺流下矣(_)(3)棹数小舟(_)(4)湮于沙上(_)2翻译下列句子。(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_(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_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

6、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陋室幽香王忠民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子,可是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当下居然还存在如此简陋的居室: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

7、几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文老全部的家具了。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再踏进她的家门,感觉书更多了,屋子更挤更乱了。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让它落脚的地方。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去里屋拿书。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一时间,我们都缄默了,只是静静地盯

8、着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有条不紊地抽一本写一本。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钤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她凝视专注,一丝不苟,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

9、的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工工整整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闫晶”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

10、动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溅起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嘀嗒一般寻常!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如有幽香氤氲在我们心中。走出这间简陋的居室,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诚如是!(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2期)1结合第段,简要概括文老的居所“陋”在何处。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段作者详写了什么内容?4联系全文,谈谈题目“陋室幽香”的妙处。5“斯

11、是陋室,惟吾德馨”,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眼中的文老有哪些美好品德。2、母亲的橙皮李芝桂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如果客人留下来吃饭,那些平日里难得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变出去。此时,我们尽管脸上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知道,客人吃完走后,会有好多剩菜在等着我们,那时的客人多少还有些传统的做派,荤菜一般

12、比较斯文,个别主菜甚至纹丝不动。至于点心,虽然母亲会抢在我们进家门之前就让它们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偶尔,母亲也会很体贴地给我们每人留下一两块。这是很馋人的,尤其是橙皮。橙皮是一味乡间点心,一味用柚子皮晒制的甜点心。在赣西山区,柚子俗称橙子,柚子皮自然也就相应地被唤作橙皮。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曾见母亲忙碌它的过程:取来尚来成熟的袖子,剖开,切成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大锅中加水,放入铜钱铜镜之类的铜器和新鲜竹叶,煮沸,捞出,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滤干后,倒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汇塘”,然后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出,在晒盘中摊匀,不重叠,上覆干净的白纱巾

13、,防虫透气,于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再放入糖水中“汇糖”,如此反复两三次,即大功告成。母亲藏东西很有一套,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有一年,母亲准备待客时,居然发现她晒制并藏好的橙皮凭空少了一半。经过母亲的逐个审问,最终,三弟不但饿了一餐饭,还挨了一顿皮肉之苦。原来三弟竟然好几次贴着屋梁摸进了二楼的仓房里,寻到了母亲藏橙皮的瓷瓮。他一次拿几块,竟不知不觉弄去了大半。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清楚他究竟躲在哪儿吃的,他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居然都没有发现。母亲后来讲:“我打他倒不全是为了这几块橙皮。他吃独食不说,万一掉下来摔成残疾可怎么办?得让他长点记性。”在莲花、永新诸县的乡间,曾经,晒制点心是很有传

14、统的,尤其是家里碰到嫁女的年份。有些比较讲究的人家,晒制的点心,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很多乡间水果、菜蔬都可以晒制成美味的点心,如梨子、西瓜、茄子、冬瓜、南瓜、辣椒、豆角、豆子五花八门。新娘待客摆果盘,从早摆到晚,一拨客人一个花式,可以不重样。当然,我母亲晒橙皮,倒不是为了嫁女。她的目的,除了待客之需,更多的似乎还是为了堵住我们四兄弟的馋嘴,免得出去给她“丢人现眼”。我们每次出门走亲戚,母亲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一番:“吃饭夹菜,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夹自己面前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翻菜,有些人家菜碗上面是肉,下面可能全是萝卜、骨头什么的,你一翻,人家的面子往哪儿搁?还有点心,拿点瓜子、花生意思意思就行了,橙皮、糖果这些好点心不要去动,人家可能就弄了一点来摆摆样子,你们下手不知轻重,人家往下招待其他客人怎么办呢?”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只是,她怎么也不会料到,她那些曾经视若宝贝东藏西藏的橙皮,竟会在果盘中闲得湿软。“她们是不是嫌我老人家不干净,我每次都洗了手的。”母亲有些伤感、委屈。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不小了。每年,母亲依然会亲手晒制一些橙皮。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