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3962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第一部分 儿童保健基本信息一、新生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 2500克4000克,低于2500克为低体重儿, 高于 4000 克为巨大儿。身长一般约 50 厘米。2. 新生儿满月时,体重增加 600 克以上、身长增加 2.5 厘米以上为正常。3. 新生儿一般出生后 23 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710 天消退。4. 母乳是 06 个月婴儿的最佳食物和饮料,在此期间不需要添加其他食 物和水。5. 新生儿出生后应在 1 小时内尽早实施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6. 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病物质,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常见的感染 性疾病。7. 哺乳时抱新

2、生儿的 4 个要点为:新生儿的头和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身 体贴近母亲,鼻尖对着乳头,张大口含接大部分乳晕。8.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时,更应增加喂哺次数。(配方奶放 在释义中)9. 正常足月新生儿一般不需额外补充钙剂,从出生后开始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早产儿 800 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D。10. 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体温保持在 36 C37 C,居室定时通风。11.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和发育,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般为 1620 个小时12. 新生儿有视、听、触等感觉,可通过母婴间皮肤接触、表情和语言交 流以及利用颜色鲜艳、可发声的玩具等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13.

3、新生儿皮肤娇嫩,擦洗时要轻柔,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选用柔 软的棉质衣物。14. 新生儿如出现体温异常、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呼吸急促、腹泻等 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15. 新生儿出生后应接受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病筛查 和听力筛查。16. 新生儿出院后 1 周内及满月时,可各享受 1 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 导。二、婴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 儿童 12 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身长约 75 厘米,头围约 46 厘 米,胸围约等于头围。2. 婴儿乳牙萌出的时间一般在 410月龄。3. 婴儿 6 个月时应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首先是强化铁的谷类食物。遵 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

4、到多量、由细到粗、少糖无盐的原则。同时 继续母乳喂养至 24 个月及以上。4. 帮助婴儿从 78 个月开始锻炼咀嚼能力,练习用杯子喝水, 12 个月 时练习自己用勺进食。5 .应带婴儿每天户外活动 2 小时以上,通过抚触、做操等形式,促进婴 儿身体活动。6. 婴儿出生后即可练习俯卧抬头, 6 个月后开始练习爬行,家长应与婴儿多交流和玩耍,促进婴儿的发育。7. 应给腹泻患儿补充足量合适的液体,坚持母乳喂养,不减餐。8. 婴儿出现吃奶差、发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9. 婴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以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10. 婴儿3、6、8、12月龄时可各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6

5、-8 个月时接受血常规检查。11.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应从感知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 会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12. 生长监测图是监测婴幼儿体格生长状况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 体格生长偏移。三、幼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 幼儿 24 月龄时体重约 12 千克,身高约 85 厘米,牙齿约 16 颗。30 月 龄时乳牙出齐。 36 月龄时体重约 14 千克,身高约 95 厘米。2. 幼儿每天食物都应包括肉、蛋、奶,补充维生素 D ;膳食逐渐趋于家 庭饮食,但食物应体积较小,品种多样,口味清淡。三次正餐两次加 餐营养合理分配。3. 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吃饭,按时进餐,控制零食,少吃高糖、高

6、脂和快 餐食品。并鼓励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4. 儿童应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5. 幼儿练习手的抓握动作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可促进神经行为发育。6. 幼儿 15 月龄可独走, 18 月龄可上台阶, 24 月龄能跑跳,同伴间交往 明显增多。7.23岁是幼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多给幼儿看画报、讲故事、教 儿歌,鼓励幼儿多说话、多回答问题。8. 幼儿出现咳嗽时,应数 1 分钟呼吸次数,若多于 40 次,应及时就医。9. 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 C,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 措施。10.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幼儿肠道感染的关键,要做到不喝生水、 不

7、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11. 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要注意预防烧烫伤、溺水、跌落、 窒息和交通事故等伤害。12. 幼儿 18、24、30、 36 月龄时可各享受 1 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 18、 30 月龄时分别至少查 1 次血常规。继续完成预防接种。四、学龄前期保健基本信息1.36 岁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趋于稳定,每年体重约增加 2 千克,身 高约增加 5 7 厘米。2 .学龄前期儿童食物要多样化,定时进餐,不挑食,少吃零食、甜食和 冷饮。3. 保证学龄前儿童规律、充足的睡眠和户外活动。4. 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 1 小时,每次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 半小时。5. 儿

8、童应从小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最晚从 4 岁开始定期测查视力,发现异常及时矫治。6. 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为进 入学校学习打下基础。7. 要训练学龄前期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8学龄前儿童每半年1年可各享受1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以 便发现问题及时矫治。五、学龄期保健基本信息1. 学龄期儿童在进入青春期前,体重每年约增加 2 千克,身高约增加 5 7 厘米。2. 加强营养,平衡膳食,保证早餐的质量,少吃零食,少喝含糖饮料和 碳酸饮料。3.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4. 学龄期儿童每天应保证

9、 1 小时的体育锻炼。5. 儿童应做到饭后漱口、睡前刷牙、少吃甜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6. 坚持正确做眼保健操。发现视力异常,应到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和 验光。7. 学龄儿童应按程序完成预防接种,预防相关传染性疾病。8. 经常对儿童讲解安全防护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预防交通事故、外伤、 溺水、 雷击和中毒等伤害。#第二部分 青少年保健基本信息1. 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是1024岁,其中1019岁为青春期。青春期是 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2 .青春期的少年逐渐出现第二性征,男性包括胡须、腋毛、阴毛,喉结 和变声;女性包括乳房发育、阴毛、腋毛。3.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

10、初潮年龄一般在 1214 岁。月经期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用 品。4. 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是正常生理现象,首次 遗精一般发生于 1218 岁,每月 12 次遗精属正常。5. 青春期是青少年性意识萌发阶段,易出现性冲动、性幻想等性心理表 现,应正确对待。6. 手淫是男、女青少年缓解性紧张、满足自己性需求的比较安全的性行 为方式,适度手淫对健康无害,但无节制的手淫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 和健康。7. 男女青少年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洁的温水清洗外阴,勤换 洗内裤。8. 青少年一旦有性行为,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预防意外妊娠、性 传播疾病和艾滋病。9.

1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膳食应均衡、多样、营养丰富, 避免暴饮暴食或盲目节食。1 0 .青少年应注意经常吃富含铁和维生素 C 的食物,预防贫血的发生。#11. 青少年应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保证每天至少 1 小时的户外体育 活动。12.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压力,要学会自我调适,必要时主动寻 求心理辅导与咨询。第三部分 妇女保健基本信息一、婚前保健基本信息1. 准备结婚的男女在婚姻登记前,应接受婚前保健,包括婚前医学检查、 婚前卫生指导以及婚前卫生咨询。2. 婚前保健可以发现影响婚育的疾病,并获得婚育指导。二、孕前保健基本信息1. 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429岁。2 .准备怀

12、孕的夫妇应到医院接受孕前咨询和医学检查,患有慢性病和传 染性疾病的夫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怀孕。3. 准备怀孕的妇女从孕前 3 个月开始,应每天补充 0.4 毫克叶酸,一直 坚持到孕后 3 个月,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4 .夫妇双方从准备怀孕前 36 个月开始要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 害物质。5. 准备怀孕的妇女必要时接种风疹、乙肝、流感等疫苗,以预防孕期病 毒感染。6. 准备怀孕的妇女应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预防孕期可能出现或加重的口腔问题。三、孕产期保健基本信息I. 有正常性生活、月经规律的妇女,月经过期 710天或以上,应及时去医疗保健机构检查,确认是否怀孕。2 .怀

13、孕早期的妇女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属于 早孕反应。3. 孕妇应戒烟、禁酒,并远离吸烟环境;不养宠物;避免接触汞、苯、 放射线、铅、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4. 孕早期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时要立即就医,警惕异位妊娠及流产。5. 孕妇在整个孕期应至少接受 5 次产前检查,监测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6. 孕期及早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以预防疾病母婴传播。7. 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血压在 140/90mmHg 及以上时应及时就医。8. 孕中期应进行胎儿发育异常的筛查,重点包括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 征等。9. 孕妇患病应主动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用药。1 0 .孕妇应保持

14、体重适宜增长,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宜在 12.5 公斤左右。II. 孕妇要合理营养,适当增加牛奶、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 量。孕晚期宜少食多餐。1 2.孕妇容易出现钙缺乏和铁缺乏,应常吃富含钙、铁的食物。必要时在 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铁剂和维生素 C。13. 大部分孕妇从孕 16 周开始感觉胎动,一般每小时 35 次。28 周起 每天计数胎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14. 孕妇在孕晚期易发生下肢水肿,一般经休息可缓解。如水肿程度严重或休息后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15. 孕妇如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如分泌物异常、外阴不适等,应及就医。16. 孕妇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疾病,坚持正确刷牙、

15、饭后漱口。17. 孕期应避免搬运重物或激烈活动,以避免流产或早产。18. 孕妇一旦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腹痛、阴道出血 和流水、胎动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19. 怀孕满 37 周的孕妇,如出现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多提示即将临产, 如出现规律性的腹痛或阴道流水,应尽快到医院分娩。20. 阴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对母婴损伤最小,应避免非医学指征的 剖宫产。21. 住院分娩是母婴安全最好的保证,所有孕产妇都应住院分娩。22. 产妇分娩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适宜活动和锻炼,促进产后康复。23. 产妇应每天清洗外阴,保持个人卫生。24. 产妇饮食应少食多餐,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25. 由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的产妇会出现短暂的产后抑郁状况, 家庭成员应关心、体贴产妇。26. 恶露大约在产后 3 周排除干净,剖宫产后大约需要 1 个月。若恶露异 味、颜色污浊、带有块状物,应及时就医。27产后6 8周、恶露干净,生殖系统已经恢复正常后可恢复性生活, 但同时应注意避孕。28.产妇在出院后 1 周内和产后 28 天可各享受 1 次免费产后访视。产后42 天应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29.根据国家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