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439537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三、四年级属于小学中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低段学字词句过渡到学习自然段的知识,再由段的学习作铺垫过渡到五六年级篇章的学习。要求把低了,课就上得像低年级的课,拔高了又成了上高年级的课。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进行。虽然四年级和三年级同属于第二学段,在课标中目标是一样的,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的拔高。三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自然段为训练单元,而四年级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为训练单元,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然段内容上的联系,明确有时不同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内容,有时几个自然段是围绕一个自然段或一个意思来写的,在此基

2、础上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为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奠定基础,即为五年级的篇的学习作铺垫。我们要明确课标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理清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第二学段的各项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打混战。一、明确中年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略)读的方式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 、 学会默读 、学习略读读中培养的能力学习质疑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读中量的要求 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在学习课标时教师要考虑这些目标我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一学期结束教师

3、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思这一学期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的情况如何,不能使学生留下学习的债务。二、教材分析鄂教课标版四上语文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按照“整体建构,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的理念编写而成。(一)基本结构本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组编。有8个话题语言的魅力、人人平等、爱的世界、动物天地、勤学善思、良朋益友、锦山秀水、英雄品质编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阅读、古诗诵读、乐园三大部分组成。话题是单元的中心,课文是单元的主体,古诗是话题的延伸,乐园是单元的实践。(二)教材特点:1、选文特色:充满童真童趣: 书本里的蚂蚁太阳,你好!阳光洒下来童年

4、读水浒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充满人文关怀 :语言的魅力检阅父爱深深;语言生动优美 :山和海的书信观潮听泉三潭印月;题材广泛:诗人儿童和平条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 木兰从军(伟人故事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大部分课文感情细腻,需要潜心研读,越读越有味道。2、诗词诵读的编排特色: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本册教科书选择了8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初秋行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等,单元古诗与学习时节特点相联系,第三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元日;单元古诗与单元话题密切,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单元中观潮听泉三潭印月写景内容密切联系。3、语文乐园设立了“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

5、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栏目。“我来试试”为进行体现年段特点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设计的,词训练以积累成语为主。句子训练主要是积累中外名人名言。“乐园”体现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奥秘,体现快乐学习。“探究与发现”有以下内容:乐园一 认识反问句 乐园二 了解表达和平的方式 乐园三 感受关键字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乐园四 探究表示顺序的词在句中的作用 乐园五 学习修改句子简单的错误 乐园六 认识排比句 乐园七 学习通过排比比喻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乐园八 学做读书卡,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探索语言的规律。4、本册有8次口语交际 乐园一 请读

6、一读这本书 乐园二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乐园三 美丽的校园 乐园四 游戏 乐园五 是怎么一回事 乐园六 真舍不得他 乐园七 赞美的话 乐园八 我不向困难低头 特点:1、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式多样。2、文字表述和情境图像结合的呈现方式给训练提供了方便。3、根据单元话题设置交际内容,利于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益。5、本册有8次习作训练 乐园一 我喜欢的歌 乐园二 我自己 乐园三 秋天的节日 乐园四 落叶 乐园五 桥 乐园六 我的好朋友 乐园七 我爱我的家乡 乐园八 我尊敬的人,所有的习作训练都只提示内容,确定范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命题。所有提示语提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内容,相当于写作提纲。环绕单元话

7、题设置写作内容。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紧密结合,以写实作文为主。综合性学习有四次:乐园二 语文真有趣 乐园四 书本中的动物(学写研究报告) 乐园六 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 乐园八 调查社会用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强调动手。其活动过程包含了听说读写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合作,学会收集整理信息。三、教学建议阅读教学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应注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是学生与文

8、本对话的促进者 不管是哪层次对话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整体部分整体。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1)由听课的感受谈起平时听课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肤浅,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不能做出评价;教师解读教材不准确,抓不住课文的主旨;在教学中目标模糊,内容上兜圈圈,自己讲的头昏昏,学生听得雾茫茫。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在课前是否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是很重要的,教师解读要文本时要静下心来,要钻进去,深下去。语文课堂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语文课堂,我们对教

9、材理解得多深,把握的多远,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带领学生走的多远,领悟得多深。于永正: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2)教师解读教材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教师自己读懂教材教师首先要与教材的编者对话,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编排体系、选文的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意图等。接着要钻研每一篇课文。首先通读课文,对全文有整体印象,再细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抛开所有教辅资料,独立深入解读文本。支玉恒说过:“我备课,在读文设计方案之前,决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就是自己认真阅读教材。先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回想文章的整体内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再细

10、读,看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 ,铺设了什么样的细节,用什么方法描述等”。支玉恒老师四十岁从一名体育教师转成为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学专家,这与他每次教学时都能独立解读文本是分不开的。教师要能独立解读文本,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只有深入独立阅读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能读懂文本,那就谈不上做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了。 独立解读文本,不是完全摈弃教辅资料,只是要求教师必须先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思考,再参考其他资料,使阅读更全面。如果一拿到文本就翻阅各种资料,往往是别人的阅读代替自己的阅读,久而久之,自己的阅读能力就会减退。在自己独立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

11、可广泛参考别人的理解,吸取有益的成分,完善自己的理解。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全面深刻。教师只有全面深刻的解读文本,才能把握文本的基本解读,才能合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因为个性化解读是基本解读的升华,个性化解读前提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举例说明第二个层面:充分预设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后体验阅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接着要充分预设学生的解读。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可问自己:学生会如何理解课文,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促进学生的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如何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然后再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

12、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探究的核心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灵活地使用教材这一潜在的文本,提高对教学的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这样教学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全面深入解读教材,才能有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举例说明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1)充分自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促进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充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刚把课文看一遍

13、,教师就开始提问、讲解,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和所提的问表现出茫然的神色。这种教学肯定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的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读独立阅读。预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开始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留下的痕迹都是浅层的,阅读目的很模糊。教师在引导时要把握年段阅读要求,将阅读方法和所需培养的能力有机的结合来。四年级学生阅读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 学会默读 、学习略读,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理解词句的意思

1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如果学生在三年级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的能力,到四年级指导学生预习时可做以下提示:a、把课文大声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想课文主要写什么?b、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c、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做记号,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意思。d、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边读课文边思考。e、学习课文中你有哪些想提的问题。f、划出本课你欣赏的词句。这五步提示是对学生自学方法和过程的指导,是紧扣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所要达到的能力提出的。每次预习也可根据课文特点作一定调整。如果学生以前没有预

15、习的习惯,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项任务引导,逐步提升预习能力。(2)课堂交流在教师和学生分别都充分解读了教材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课堂交流了,包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生本交流等。交流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预习状况。学生课前做了预习,教师要认真督促检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了解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和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受程度;要求学生质疑,质疑与思考有密切的联系,不会思考的人难以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还可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要求学生汇报自己如何自学的,自学中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彼此之间能互相学习交流自学的方法和自学的内容。交流的第二步: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要适时指导。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应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哪些内容已掌握,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再把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还有哪些目标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