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438341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内容,在课本上的第84页上,共有三个例题,是一节新的授课。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概念,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这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在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规律不但是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以后学习小数除法的依据,也有助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同事还可以向学生初步参透函数思想。 二、说教学过程 1.“变”中求”不变”,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先出现一道除法算数“84=2”,然后变化被除数和除数,使之成为: 164=4 248=3 402=20 使学生

2、看到犹豫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商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出现“8040=2”,让学生看到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商却不变,从而引出课题。 “商的变化”是学生经常见到一般的现象,“商不变”则是一种特殊现象。教学中,打破老框框,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变”与“不变”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从中可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学,这样引入,手法新颖,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兴奋,产生探求“商不变的规律”的强烈愿望,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2.突破重点,掌握新知 新教材中商不变的规律是用表格形式出现的,如下表: 被除数 24 120 240 2400 4800 除数 4 20 4

3、3 400 800 商 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从左到右观察,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由观察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入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这一环节老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有目的,学有方向。接着提出新要求,改变观察方向,按照上面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分析,展开讨论,从而得出又一新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过程 例1是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口算: (例1:口算3600600 4800400 ) 这个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自学的方法。在讲完例10的练习中,最后出现一道这样的判断题: (15010)(3010)

4、=5( ) 学生判断后,请与15030进行比较,这两题的结果都是5,15030和153哪题容易计算?学生回答:153容易计算。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例11的学习中去,这时教师列出下面几个自学提纲: 这两道题是什么类型的口算题? 课本上是怎样做这两题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这道题只需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倍,即可达到简单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学习了笔算除法的简便运算后,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0全划掉,而忽视了缩小相同的倍数。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这里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题:想一想,下面各题中的哪些零可以

5、划去? 230920 4509900 60090600 4005060 这样做既突出了新知识的难点,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也节省了教学时间,为学生正确进行简算扫清了障碍。 在第2题中,我编排了一道发散思维的训练题: 9018=(900)(180),这道题要求学生充分应用商不变规律,使等号两边的式子相等,同时提醒学生“0”不能作除数。第3题的难度又有所提高,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应该怎样变化。最后一道120025=( )100,除数由25变成100,让学生根据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并能正确应用规律进行口算和简算。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能更新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在这堂课中既注重基础的掌握,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我相信,这些举措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