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4319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职院校金融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院校金融效劳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孙宇辰摘 要:中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用人单位的实际,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夯实、操作技能纯熟的高技能人才。本文对金融效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作了初浅的探讨。关键词:中职院校 金融行业 人才培养一、金融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一金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随着金融业持续快速开展,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冲击,以及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混业经营的新形势下,金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二金融行业人才学历层次繁多根据经济大普查中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说明,金融业务人员中,研

2、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学历的占比分别为2.58%、26.72%、33.56%、24.90%。反映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丰富,且平均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总体就业人口,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三金融行业人才流动频繁金融行业竞争剧烈、从业人员自主意识强烈、工作绩效难以衡量等原因都易导致人才流动的发生。二、金融企业对金融效劳专业中职生胜任岗位群及能力要求分析金融效劳是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储蓄、投融资、商业保险、证券交易、信贷结算、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效劳的总体概括,在对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进行了相关职业岗位群调研之后,中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岗位群及相关要求有如下:银行事务中职生能够适应的岗位

3、有:个人业务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信贷内勤、信用卡营销、电子银行人工座席、票据业务内勤、银行财务核算、计算机系统维护等。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银行业根本计算及真假钞识别能力;掌握会计根本原理及操作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及要求,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资金筹集及运用的原理与步骤。保险事务中职生能够适应的岗位有:精算师、产品开发、会计核算、综合管理、客户效劳、客户经理、市场企劃、个险核保、理赔等。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对各类金融市场、产品及工具的认知能力,在深入了解金融产品的根底之上,掌握金融产品的营销策略及手段。证券事务中职生能够适应的岗位有:客户经理、问询员、技术员、财务人员等。主要要求

4、学生掌握股票、债券、票据、基金、理财等发行流通的根底知识,能够对金融问题进行根本的分析与解释。三、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界定专业培养目标在对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企业及中职校毕业生进行深入调研之后,我们对金融行业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人才需求状况及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开展现状有了根本了解,将我校金融效劳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与行为标准;掌握金融行业岗位群根底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具备良好的礼仪标准、沟通表达及抗压抗挫折能力;具备“厚素养、精技能的金融业人才。二具体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职责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各行各业实践操作第一线的技术型实操人才,因此,

5、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应当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应根据社会的开展、时代的需要,调整我们的培养方案。1、确立“学岗一体、工学交替、能力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相结合,仿真与真实环境交替实训,将岗位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实践工程逐步渗透到岗位能力训练中;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效劳创新、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根本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2、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且重要的人才培养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院校和企业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双方应立足根底条件和开展特色,打破固有局限及挖掘自身优势,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在实践操作

6、中,应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打造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较好地解决了职业针对性、操作技术性及岗前培训等问题。四、构建以职业岗位为根底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具体岗位及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金融效劳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桎梏,将学习、就业与学生的性格能力结合起来,深入分析金融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必备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一注重潜在课程的挖掘与应用潜在课程是对观念性、物质性、制度性、心理性课程的整合,通过内隐的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适

7、应社会的锻炼、行为标准的培养、情绪情感的调适都有着难以预期和无法量化的作用。潜在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具有持续性的影响效果。二注重课程与实践的阶段性培养第一阶段:专业根底课与校内单项实训相结合专业根底课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全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催促学生在仿真模拟实训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与工学交替相结合金融专业课程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之上,通过夯实理论、仿真体验、梳理稳固、技能拓展、系统考

8、核的教学模式,以工程为引导、任务为驱动,交替理论与实践,合理衔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性、元认知、情景案例、角色扮演等方法和手段,促进学做合一。第三阶段:通过顶岗实习训练职业综合能力尊重教育规律,夯实理论根底,身临专业现场,参与生产过程。通过学校推荐、自己联系等方式,参与顶岗实习活动,进一步获得感性认知,完整参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掌握实操技能,参与任务考核,撰写实习报告及工作体会,取得工学结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中职院校开展深化的重中之重,满足金融市场用人单位的需要成为我们金融效劳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并举、创新思维与自学能力整合,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金融就业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参考文献1彭巧静.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A.财经界,20238-9.2武晓炜.中职学校金融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企业满意度.2023.3侯庆辉,张小芃.金融事务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案例.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