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43098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北 方 地 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教学难点】

2、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通过对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感知北方的两种土地。承转:土地是自然存在的,自然环境指哪些方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我国的黄土地和黑土地分布在哪儿?学生:北方地区。【讲授新课】本节分为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认识北方的位置和范围活动设计一:展示图片,分析差异【自主学习】看以上两图回答问题:(1)我国北方地区在我国的什么位置?(2)指出我国北方地区的范围并会描述。(3)总结我国北方的地形特征。学生小结后,教师课件展示(

3、1)位置:位于我国北方。(2)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第二部分:认识北方的自然特征承转:地形是自然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候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自主学习】问题设计二:(1)说出北方地区所属的温度带(2)干湿地区(3)所属的气候类型学生学习完,教师引导学生识别承转:我们在北方地区生存,那我们北方地区气候的内部差异大吗?【自主学习】问题设计三:根据气候直方图,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以下问题:(1)概括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总结差

4、异的主要原因。(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结合图说明导致两地气候的主要原因。学生交流后,展示教师总结: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是三个城市的共同特征。齐齐哈尔因为纬度高,所以夏季气温低,且年较差大。而延安位于黄土高原,海拔高,且距离海洋远,所以夏季气温低,降水少。因为气候、地形的差异,导致土壤也存在差异。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承转:农业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地形、气候、土壤,那在我们学习了这些以后,大家来探究一下北方的农业。第三部分: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自主学习】问题设计四:(1)北方地

5、区的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分别是什么?(2)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并说出分布的地形区。【交流探究】列表格比较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农业差异并分析原因(提示:从作物熟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方面比较) 学生交流完给全班展示教师播放视频:华北春旱,感知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态【自主学习】问题设计五:(1)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2)讨论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华北地区是如何应对春旱的?学生展示,小组间互评教师总结: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偏少。又是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的时期,所以春旱严重。措施:可以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品种,种植耐旱作物。国家采取南水北调工程措施。【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