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3008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枝特区中柱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目 录前 言2第一章 矿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4第一节 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4第二节 地形地貌及气象6第三节 矿区水源、电源及通讯情况7第四节 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9第五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3 第六节 煤类、煤质与煤的用途14第七节 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储量15第八节 矿井开采4第九节 矿井通风17第十节 矿井安全综述22第二章 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方法、机构和人员24第一节 运输系统24第二节 采掘系统24第三节 机 电24第四节 通风系统25第五节 排水系统26第六节 测试机构的人员组成26第三章 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27第四章 联合试运转期间的产量

2、计划与劳动组织28第一节 11021回采工作面28第二节 劳动组织28第五章 应急预案与安全措施29第一节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9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33 第三节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47 第四节 事故报告程序48第五节 事故报告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49第六节 事故报告及联系方式50第七节 保障应急救援预案的贯彻执行和措施50第八节 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51第九节 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51附件: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7月颁发的六枝特区中柱煤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证号为5200000830684;六枝特区中柱煤业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

3、复印件);2、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规字2007475号)关于对六枝特区中柱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及贵州省煤炭工业协会文件六枝特区中柱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专家组评估综合意见。3、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文件,黔煤安监水字【2008】200号文件关于六枝特区中柱煤业有限公司安全专篇的审查意见(含专家评审意见);4、主要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相关证件(复印件)。前 言六枝特区中柱煤矿为一整合矿井,由原来的大煤洞煤矿(3万t/a)与洒米陇煤矿(3万T/a)整合而成,整合后为现在的中柱煤矿(15万T/a),该矿法人为原大煤洞煤矿法人(胡中柱)。该矿井2007年8月已委托贵州省煤矿

4、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六枝特区中柱(整合)开采方案和六枝特区中柱(整合)安全专篇,于2008年通过审查并取得开采方案和安全专篇批复文件。矿井整合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斜井开拓。矿井开工以后,发现原设计时提供的原洒米陇煤矿开采现状与实际不符,导致设计对矿井的首采区划分不合理,投产时间较长,影响了矿井的建设周期及投资效益。因此,六枝特区中柱煤矿于2009年6月又委托贵州硕翊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六枝特区中柱煤矿开采方案(变更)设计。并于2008年7月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2008年7月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我矿于2007年8月由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六枝特区中柱煤

5、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并报六盘水市局组织专家审批通过,见(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对六枝特区中柱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黔煤规字2007475号)。于2007年8月委托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安全专篇的设计(2010年5月又由贵州硕翊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安全专篇进行了变更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2007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经过全矿上下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按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组织施工,严格工程质量关。根据矿井建设项目的工程大小按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分项落实和施工。2010年12月矿井施工建设工程和安全设施、设备安装工

6、作已基本结束,矿井五大生产系统齐备,机构管理制度健全,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等工作就绪,已基本具备矿井联合试运转生产条件。根据我矿各项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由煤矿组织各生产部门负责编制联合试运转方案。第一章 矿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六枝特区中柱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均由贵州省煤矿研究设计院设计。六枝特区中柱煤矿从2007年9月开始按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进行矿井的施工建设工作,矿建工程现已竣工,准备进行对煤矿五大生产系统申请联合试运转工作。试运转期间主要对全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通风、排水、运输、机电等的几大煤矿生产系统)进行联合运转生产情况的试验,来测定煤矿在正式投

7、产后是否能满足设计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特制定本方案计划进行实施,联合试运转期限为三至六个月(38月)。第一节 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1、地理概况中柱煤矿隶属六枝特区郎岱镇管辖。矿区位于六枝特区城区南西240,距离23.2公里,矿区经郎岱至水(城)黄(果树)高等级公路12公里,交通较方便,详见图211。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7月颁发了六枝特区中柱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5200000830648划定的矿界,有效期为10年(自2008年7月2018年7月),其地理坐标:东经10515571051648,北纬260618260703。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界东西长约1424m,

8、南北宽约1361m,矿区面积0.7602km2,开采深度为1607m1300m标高。六枝特区中柱煤矿图211 矿井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呈单面山。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夜郎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村寨居民主要分布于这一带。海拔最高为1812m,最低为1545m,相对高差约267 m。近北东南西向的冲沟发育,山脊与沟谷呈带状展布,植被发育。矿区内的最低海拔1545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内除了洒米陇有较集中的民房外,其余均为零星住户,本矿与洒米陇居民已有搬迁协议。(2)气候条件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气候温和

9、,降水丰富,湿度大,年相对湿度为78%,日照少,东南风多,并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482.3mm,每年降水分布不均,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50mm以上,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11月次年3月为枯水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小于40mm,枯水季节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0%。年平均降大雨至暴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达194.0mm。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5.5,冰冻期为每年12月、元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083.6mm。(3)水系及主要河流矿区属于珠江水系,溪沟均为山区雨源型,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流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4

10、)人文状况人口、土地六枝特区辖15个乡、9个少数民族乡、5个镇,25个居民委员会、220个村民委员会,截至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6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59万人,住有汉、苗、彝、布依、仫佬、回族等。全区耕地面积6.78万公顷,以旱地为主,林地2.65万公顷,草地面积5.59万公顷。物产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茶叶、甘蔗等;畜牧养殖业有牛、羊、马、鸡、猪等;水产养殖业有鲤鱼、草鱼等。(5)环境状况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小煤矿较多。煤矿井下水、工业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区内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6)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11、1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第三节 矿区水源、电源及通讯情况1、交通运输条件中柱煤矿距六枝特区人民政府23.2公里,矿区经郎岱至水(城)黄(果树)高等级公路12公里,交通较方便。2、电源条件中柱煤矿位于六枝特区南部郎岱乡,煤矿附近有郎岱35kV变电所,一回35kV电源引自平寨110kV变。目前供电电源引自附近10kV农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均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要求。根据贵州电力设计院2006年4月编制的贵州电网公司“十一五”煤矿供电规划,为解决六枝特区南部煤矿生产安全,原计划于2007年在郎岱建郎岱110kV变(250MVA),2008年建成投运,作为中寨片区、郎岱片区及黑拉嘎等煤矿

12、生产电源,两回110kV线路引自六枝220kV变,并规划由郎岱110kV变出一回35kV电源作为郎岱35kV变的第二回电源。矿井将形成双回路供电电源,能满足矿井供电需求。本矿的开发建设在供电上是有可靠保证的。根据中柱煤矿的地理位置,郎岱35kV变电所可作为本矿的供电电源,由郎岱35kV变电所的两段10kV母线分别引10kV供电线路至本矿,矿井开发在电力上是有保障的。3、水源条件经现场调查了解,该矿井范围内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水源有:(1)泉水位于该矿井工业场地主斜井井口西北面水平直线距离约210m处(出水标高1615.00),可至工业场地内生活水源净化站(地面标高1582.00)。经现场了解和监

13、测,该泉水流量约10L/S,应及时做好该泉水雨季水质和枯季流量监测资料,为下步工作提供可靠得设计依据。泉水经净化、消毒后,可做矿井生活、消防用水水源。(2)井下水根据相关专业资料,该矿井井下正常排水量为80m3/h,最大排水量为240m3/h,经混凝沉淀处理消毒后,主要作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水源,不足部分井下生产用水由该矿井生活用水水源(泉水)补给。4、其他建设条件(1)建材供应条件矿井建设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钢材、水泥可从六枝特区调入,其他建材如砖瓦、砂石等可就地解决。(2)环境条件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小煤矿较多。煤矿井下水、工业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区内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4、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农村,矿井工业场地相对开阔,就近无环境特殊敏感点,矿井开采后地表不会产生连续变形。另外,工程投产后的主要废水为井下污水;废气主要为燃煤锅炉烟气及生产性粉尘;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矿井矸石;噪声主要为矿井及选煤厂的设备噪声,这些污染属一般性污染,在设计中均考虑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加以防治,所以,本工程建设及今后的生产不会给环境带来大的污染。第四节 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1、地质构造及煤层1)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和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现由新到老分述于下:A、第四系(Q)矿区内大部分地为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厚度015米,一般厚5米左右。B、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蠕虫状泥灰岩,灰色石灰岩,中厚层状,缝合线发育,黄绿色、灰色钙质泥岩,薄层状,中夹薄至厚层状石灰岩及泥灰岩,浅灰色石灰岩,中厚层状底部夹泥灰岩及钙质泥岩。厚543.57米左右。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互层,厚层状鲕状石灰岩,紫色钙质粉砂岩,灰至浅灰色鲕状石灰岩,中部夹灰色粉砂岩、紫色钙质泥岩、浅灰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