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2947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历 史 试 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00分第卷(选择题 共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1.春秋时期,鲁国浮现公田转化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崩溃 B国君的收入迅速增长 C剌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增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2国内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筒车的使用D.水排的使用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

2、赋税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本质含义( )A战国七雄格局形成. 分封制进一步崩溃C.推动国家统一进程 D对抗秦国的政治需要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浮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主线因素是( )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浮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D.封建政府的大力倡导6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性的表述,不对的的是(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增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乎识领域的反映7.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

3、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增进了民族融合 变法中秦国强大人民渴望统一A. .D.8.墨子说:“尽也农夫之因此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觉得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 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剥削方式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9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 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 镐京一带)移之。”此材

4、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09180.春秋时期最明显的政治特点是( ).周王室衰微.民族融合加强.井田制逐渐崩溃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1.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 增长了国家的收入 承认了土地私有 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增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CD12.战国时期,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5、!”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B履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 .修筑长城1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加强诸侯国势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17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号墓中出土地 大量秦代竹简,其中某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据此回答15-17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当是( )A.小篆B.楷书金文D隶书16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获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立诱捕鸟兽

6、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月才干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阐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1田律的颁布,证明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对的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八月剥枣,十月获稻。”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18.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 ).散文、诗歌B赋和乐府诗C小传、传奇 D.戏剧、传记19.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

7、中体现了( )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 B.小生产者的意志C.秦始皇个人的意志 D.地主阶级的意志2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21.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指( )A.地中海B.红海C波斯湾D巴尔喀什湖2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性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3班超过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增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直接协助西域各民族挣脱匈奴的控制C增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和谐往来D.为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奉献2“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这一状况开始变化是在( )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25.下列有关秦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高祖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C.西汉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D东汉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两汉时期,其出发地是( )A登州、扬州 B.福建沿海港口 广东沿海港口 D广州、登州2.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重要条件不涉及(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对西亚地理人情的通晓2

9、8.汉代编户制度实行的重要目的是( ).组织农业生产实行宽舒政策 C控制和剥削农民 D抵御水旱灾害2下列有关西汉编户齐民的论述,不对的的是( )A.不具有独立身份 B.根据资产多少承当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正式编入国家户籍.是国家赋役的重要征发对象3秦朝统一后采用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C.在全国履行郡县制 用法制治理国家0918第卷(非选择题 共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6分,32、3题各12分,共0分)(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种深埋于流

10、沙之下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迹。尼雅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它地处尼雅河的尽头,背依莽昆仑,面向无垠沙漠,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材料19月,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初次来到尼雅。短短两周她即掘获大量的怯卢文(印度西部土著民族的语言)和汉文木简,其中有不少规定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尚有键陀罗(古印度)艺术风格的木雕,以及玻璃器、铜镜、五铢钱等文物,装了1大箱,运回伦敦。斯坦因的发现使西方学术界为之震惊。尼雅随之成为考察的热点。材料 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迹。较大居址,建筑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四周用红柳、芦苇围成防护墙,居室多间,可以看出客室、卧

11、房、储藏间、厨房、畜厩之别。而较小的民居,或只有住室一间,与畜厩为邻。在尼雅一百多公里的范畴内,还发现了引水渠、农田、粟粒、葡萄园、沙枣、杨木和桑林,也见到了羊、马、骆驼的骨骸。在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材料4 1995年,联合国考察队中方学者发现并发掘出尼雅贵族坟场。死者已成干尸,保存相称完好。她们以锦绢盖头,身着锦袍、锦裤,上覆锦被。锦纹是汉代统治阶层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延年益寿”等字样的图案。随葬的尚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也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物。材料近些年来在尼雅遗迹发现的怯卢文,与斯坦因当年所见的同样,不少并未开封拆阅。它们

12、或有序的放置在休息的土炕炕沿,或藏至在陶瓮之中。这些宅邸周边有许多被风沙拦腰折断的直径超过5公分的胡杨枯树。上述材料据998年第三期地理知识杂志中失落在沙海中的精绝国摘编回答: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方面概括尼雅文明的特点。根据材料推测尼雅文明的沉没也许是什么因素?根据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32.(2分)阅读下列材料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 “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变化)。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1)根据材料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 ()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12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剖海内而宗子,封功臣郡国剧半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据此回答:汉初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朝的有什么不同?柳宗元的评论与否对的?请结合史实并从制度的继承性方面谈谈你的结识。参照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0小题,每题2分,共6分。2456810121315BBBBDADACBC161718190122242562728930CB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