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42946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贫困山区脱贫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山区脱贫思考 解革开放以来,我镇经济的开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贫富差距很大。与相对兴旺的江边地区相比,遥远落后的民族地区那么处在另一极点上。这些地区多少年来生活十分艰难的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曾深入到x村进行了一些初浅的调查。 x村位于小河镇政府西面的崇山峻岭地带,海拔1850米至2700米,全村国土面积13.22平方公里,村委会距小河镇政府距离6.3公里(直线),公路里程40公里。1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苗族和彝族三个民族。总户数489户,人口19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1人,占总人口的34.1%。202223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04782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03公斤,人

2、均年纯收入572元,低于全镇的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多数群众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2223年底该村仍有贫困人口833人。 一、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条件十分落后,缺乏优势资源 (一)农业根底薄弱 x村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高寒山区,现有耕地面积1423亩,人均0.71亩。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现有耕地的91.27%,根本属于中低产农田。加之倒春寒、风暴、冷冻灾害的侵袭,群众的生活全是靠天吃饭。由于多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局部农民开荒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药山气候的影响,阴

3、雨天气较多;山大坡陡,土地修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土质下降。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施肥少、经营粗放,产前产后效劳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局部农民经济条件差,买不起化肥,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贫瘠,根本上是广种薄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春寒、风暴、冷冻等自然灾害。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局面几乎很难改变。 农业生产方面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是。虽然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整个农业生产尚在既不能“自给也不

4、能“自足的窘况中。 (二)农村商品生产开展缓慢 多年来,该村得到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给予了极大的扶持和帮助,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的开展。但历史上形成的自然经济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自然条件及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商品生产的开展十分缓慢。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制约该村商品生产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x村农村经济由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距离集镇较远等原因,对于由各种生产要素组成的适宜商品经济开展的开放性市场的要求望尘莫及。运输全靠人背马驮,效率很低,农产品假设要运到集镇出售,除去运费、人工费等,连本钱都难保,这极大地阻碍了农

5、村商品生产的开展。 (三)生产力落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x村集少、边、穷为一个多元化的封闭体,思想僵化,经济意识淡薄。该村在海拔2022米以下的小沟、凹塘、夹马石等六个村民小组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核桃、板栗、木漆,其数量也是十分有限;其余的十三个村民小组只有极其微弱的一点木漆,其它再没有任何自然经济收入。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先天缺乏,现有的经济林果极大局部是老树、枯树、病树,从未施用过肥料,还处于极其原始、自然的生产管理模式。 x村荒山荒坡面积较大。有林地面积2023000亩,草地面积8602亩,人均占有面积高于全镇的水平,森林覆盖率为33.5%,却低于全镇的水平,该村的森林资源极为有限

6、。由于多年来对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不得力,重视不够,年年种树不见树。“山上光秃秃,家中无柴烧,早上一箩松毛叶,难烧半锅猪食汤。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点林,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二、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x村人均占有国土面积大,适宜林业和畜牧业的开展。可是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总是难以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拥有丰富资源的人民总是无法挣脱贫困的折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外,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们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低 x村现有学校4所,其中村完小1所,民校3所,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320人,(六年级学生36人在小河中心学校上课)。有公校教师2人,均

7、属中专学历。其中全日制毕业后分配任教的1人,民转公教师1人。现还有代课教师8人。其中;大专1人,高中1人,初中6人。该村现没有在校大中专就读的学生,在校高中生1人,在校初中生29人,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村适龄儿童和适龄少年的95%和90%。在全村总人口中,具有高中文化的5人,占总人口的0.3%,初中文化的168人,占总人口的8.4%,小学文化的585人,占总人口的29.3%,文盲半文盲1236人,占总人口的62%。 针对遥远山区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缺乏和观念沉旧的问题,而这种观念还有一定的群众根底。因为广阔群众受旧观念的思想束缚,养成一种“坐地等花开的思维定势,习惯于依靠大自然、被动地谋得

8、生存条件,什么人才对他们来说是用处不大,送孩子上学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认识“钱是多少票面就行,要想学习多的,既考不起也供不起。迫于这种习惯势力的重压,有时领导干部也无可奈何。就人才的使用问题,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教育的重视不够,人才缺乏,高学历的人才没有,低学历的人才能办一点实事的又多不愿意在家乡受苦,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缺乏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和工作富于创造性的优秀人才。二是实行村民自治,干部在本村村民中选举产生,受亲戚、朋友、家族势力等的影响,选出的干部不可能都适宜工作的需要,外村选派因条件艰苦又无人愿意。三是村干部补贴偏低,缺乏保障,瞻前顾后,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甚至也习惯于在

9、贫困窝中四平八稳地过日子。 (二)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弱 党员队伍文化素质低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全村26名党员中,高中2人;占党员人数的7.7%,初中2023人,占党员人数的38.5%,小学及其以下14人,占党员人数的53.8%。农村党员居住分散,体力劳动辛苦,年老党员多,学习的时间和时机少,旧知识得不到更新,新技术得不到学习和推广,商品意识观念冷淡,无法适应各方面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难以发挥。 纵观遥远落后山区的贫困,除了根底设施落后,环境条件恶劣,根本不外乎“愚贫、智贫、灾贫、懒贫四大贫困。“愚贫就是思维单一,对外界的事情不知或者知之甚少,对上级的好政策理解不深,执行

10、不力,生育无节制,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智贫就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旧的思想意识忘不了,新的东西难以接受,生活无规律,生产无方案,缺乏拼搏奋斗和进取精神;“灾贫就是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人身疾病等造成的贫困;“懒贫就是极少数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承包的土地比别人多,收获的粮食却比别人少,东游西逛晒太阳,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心。 事实上,在不少贫困山区,常常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而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经济的开展。根深蒂固的传统旧意识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生产是简单的,生活是艰苦的,终年勤劳,只求吃饱穿暖,不求富裕。很多人至今仍习惯于靠大自然的恩赐过日子。假设要他们积极开展生产,

11、相信科学,就连每年的春秋两次动物防疫等,都难以接受。多数农民都习惯于过一种苦中求乐、清贫乐道、半年农忙半年闲的日子,普遍存在着“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种地为肚圆,养鸡为了盐巴钱的自给自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严重地阻碍着商品、价值、竞争等现代经济观念的树立。 三、遥远山区摆脱贫穷落后的思路及对策 制约遥远山区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客观环境条件的落后和人才奇缺。其中人才问题又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遥远山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缺乏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也只能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归根到底,遥远山区之所以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并不是穷在资源上,而真正穷的原因是在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和资金上,没

12、有人才,尤其是干部人才、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这就无法使遥远山区很快富裕起来。 要开展山区民族经济,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就必须要首先冲破这些旧意识观念的束缚。但这绝非易事,遥远山区群众思想观念形成与更新的特殊性是:思想观念不易被接受,也不易变革,其封闭性、沉淀性、保守性犹如一只巨轮,不易启动,也不易中止。再者,过去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现在更新观念的冲击力那么较弱,因此观念变革更显艰难。这些地区由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无视开展商品经济,维持着一种超稳定、绝对保险的生存空间,给陈旧观念留下再生的土壤,而今要用外在的力量来彻底铲除和改造这块浸透旧意识观念的硬土,需要一个较长的艰苦过程。 (一)解

13、决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开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没有众多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改变遥远山区的落后面貌。在一个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的地方,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可以探索: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遥远高寒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二是在当地选拔学历相对较高的优秀青年到中等专业及以上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回来后为家乡事业效劳;三是对现任村干部采取短期轮流培训,使在职村干部都接受一次较为系统的理论、科技、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使其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都相应提高。四是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建立保障体系,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干部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大胆工作。 (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

14、建设为贫困山区脱贫的切入点 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高寒遥远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重点实施产业扶持。把土质低、坡度大,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下来还林还草,增加退耕还林面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制,大力开展畜牧产业。对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且丧失生存条件的地方采取异地搬迁等扶贫方式进行扶持。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培育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奋斗精神,增强“造血功能,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创业。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设,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探索大中专毕业生挂职当村干部或机关、站(所)选派村干部制度,畅通村级干部“进口和“出口渠道,着重创新“干部能进也能出的机制,完善村干部进入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等方面的政策,疏通渠道,让基层干部有奔头。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构建村级干部培训体系,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那么,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使村干部懂理论、熟政策、会科技、善管理。四是创新待遇保障机制,落实村干部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用待遇留人。对群众拥护、实绩明显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