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28025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毛玉琼.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效教学评价三重奏广水市港昌小学 毛玉琼 雅斯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如果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这就充分说明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

2、中,发自灵魂深处的对学生的激励、赏识、暗示是何等重要!这种激励、赏识、暗示是由内而外的,它是以爱为前提的。发自灵魂深处的评价才能激起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教师的教学才能真正有效!一、 激励性评价 欧洲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当你走入失败者人群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令人兴奋的、鼓励人前进的环境。”老师没有一个好的心境和心态,如何营造一个令人兴奋地、鼓励人前进的课堂?教育是由尊重与爱护、教导与学习、理解与支持、创造与体验构成的一种享受。享受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过程与评价应该蕴藏着无穷的乐趣,教师应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教育本应是在享受中获胜,在获胜中享受

3、。就学生而言,他们的享受在于被关爱关注,在学习中充实自我,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从单纯走向成熟。因此,要使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强调学生与课程目标的具体比较,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避免与他人成绩或集体均分作横向比较,更不能采用按成绩高低给学生排名次的办法。无论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表现如何,我们都要坚持正面鼓励,充分肯定其成功与进步,指出其不足的地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达标。如:当一位朗读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诵时,我会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站起来朗读的勇气,给他一句鼓励:“你比上一次读的通顺多了,如果坚持练

4、习,课上抓住机会朗诵,你肯定会读的更好!”并且,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时,我也总是提醒学生,先肯定别人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再诚恳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你的语速掌握得很好,快慢适中,值得我学习,我读书老是速度太快,不过如果你的声音再洪亮些,就能让全班人听到你这美妙的朗读。”就这样,孩子举手参与朗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再如面对写作上不够自信的学生,我会像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的做法,帮助学生将自己写作上的优势与略势做个对比表,找到并放大优势,做出激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鼓励,鞭策、调动起他们习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如:“你这篇习作选的事例十分典型,非常感人,能不能把结

5、尾修改一下,点明主题,让人读了更加难忘”。这样的评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又会激起学生下次积极参与习作的欲望。二、 分层性评价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协调统一。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使小学语文学习评价能够体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至少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破除旧的“大一统”的评价模式,改变那种缺乏语文素质培养的全局观念,和一味追求高度的统一、高信度、高区分度这些硬性指标的做法,以个性测量、“因材施考”来取

6、而代之。比如说,同一次考查,可以设有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让学生各自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试题;同一道题目,可以设有几个分值,只要努力发挥自己水平了,那就能得到好成绩;在听、说、读、写诸方面达到合格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如有某一方面突出的表现,就提高其综合评估成绩这样,就有可能为学生语文特长的发挥提供空间。 另一项工作就是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上,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阶段测验、考试时,至少要让探究性的题目占一席之地;答案不求标准划一,只要有理即是正确;凡是读书有独到见解、赏析有独特感受、习作有独特风格的,就另外加分,评给高等第这样,就

7、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天地,激励他们自觉自主的创新。在我的班级里,有些“学困生”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作业都懒得做。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和实际情况,我在布置作业时就考虑到要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因而对作业进行了分层布置,将作业分成基础性作业和额外作业,在批改作业时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学困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及时寻找他们做作业过程中的出现的闪光点,利用闪光点肯定他们点滴的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上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标准高,要求严,促使他们能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对两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评价不按同一个标准:对“学困

8、生”,判分适当松些,对“中上等生”,判分适当严些;对“学困生”,做对基础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并鼓励他们做额外作业,做对额外作业双倍加分。就算学生的作业做错了,也不着急在上面打上大大的“x”,因为”x”会像一把剪刀,剪去学生做作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对作业书写工整,且准确率比以前大大有提高的,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再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在问题旁边打上“?”,然后发下去,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的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学生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9、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这种不同学生之间差距有较大的班级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分层评价学生的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从而使知识在作业中得以及时落实,有利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关怀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魅力,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不断进步的信心和力理。三、 暗示性评价心理暗示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地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为,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

10、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想必大家都知道。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暗示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里如此记述他中学时的一段经历:在数学课上,由于走神,老师掰了一小段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在他脸上,并说“你把全班的脸都

11、丢尽了。”顿时,全班欢呼声一片,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迎自己加入他们的队伍。从此他数学一落千丈,患上了数学恐惧症。当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自己是“傻瓜”、“失败者”的心理暗示后,就会一蹶不振,封闭自己。我们很难想象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如何痛苦的度过的,也许课堂对他们来说就像崔永元说的是伤疤、是泪痕、是老寒腿、是类风湿、是股骨头坏死、是心肌缺血、是中风、是灾难,是人间地狱!孙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鲁迅也说:“恶意的批评,如在嫩苗的地上骑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可见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暗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意切

12、、实事求是的评价是何等重要!然而激励源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这个尊重不是形式的,是骨子里的,真正把孩子看做伙伴、朋友甚至是老师。老师只有像尊重自己最尊重的人那样尊重自己的学生,教学民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孩子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需要用心坚守;教育,不能轻言放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将自己的温暖和爱进行到底,太阳花就会永远开放着、温暖着、灿烂着。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呼唤“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最为可贵的是“爱”。教育改革越走向深入,就必将越是走向对生命的尊重、对心灵的关注。请记住,我们老师的成功将是学生进步的保证,学生的进步也就是我们成功的证据。请相信,我们的赏识既能造福学生的一生,也能造就我们自己的成功!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以激励、赏识、暗示寻优等评价方式鼓励我们的学生积极向上、永续发展,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附参考书目: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小学版语文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