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42561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常见题材之思乡怀人诗鉴赏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一、知识梳理1、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2008年上海卷)。3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

3、思念之情。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对写法)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4、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全国卷)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

4、如赵嘏的寒塘(2003年全国春招卷)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的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二、思想情感(一)分类1、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七绝

5、。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2、思亲念友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3、边关思乡高

6、适塞上听吹笛:霜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是一首七绝。第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白的清辉,这时,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战士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三四句化用梅花落曲名的典故,梅花落曲在风吹之下,响遍关山,夜长曲悠,戍边战士思乡之情不尽。纵观全诗,虽然写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是乐观开朗、感而不伤的。4、闺中怀人王维杂诗(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二

7、)思乡缘由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特殊节日。(三)总结情感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这种思想内容在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四)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在古典诗词中,一些特殊意象往往可以寄托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比如大雁、折柳等;一些特殊的节日也常常寄托者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比如在除岁、除夕、除夜、元宵节、中秋

8、节、寒食、重阳节(旧历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的传统)等重要节日时,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三、常见意象月古人常用月来烘托情思。一般说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雁诗人常借此表达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柳古人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笛婉转悠扬的笛声常会勾起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杜鹃杜鹃鸟的啼叫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鹧鸪羁旅乡愁芳草历来是思乡离别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四、常见手法1、触

9、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燕、鹧鸪、鸿雁、杜鹃鸟4、因梦寄情5、妙喻传情:比喻、拟人、夸张、借代6、即事写情:看柳、登高、凭栏、闻笛、望月7、其他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对比衬托、主客移位(对写法、侧面虚写)、修辞手法。五、鉴赏技巧1、抓住篇中的意象描写: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 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

10、非常高。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因为“柳”与“留”谐音。2、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3、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之民之情表达

11、得十分充分。4、抓住篇中的特殊节日。如除夕、元宵节、寒食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5、思乡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以景衬情双调清江引 秋怀(元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

12、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反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虚实结合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