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42370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I do believe! 必修III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 第9 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考点梳理】(一)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1.诗经(1)地位:我国的 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2)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4)特点:以 为主,多 ,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5)影响:奠定中国 的基础。2.

2、楚辞:(1)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 为基础而创作新的诗歌体裁。(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 。(3)成就: (浪漫主义抒情长诗)3.汉赋:(1)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 为基础,创造出 的综合文体。(2)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 时的恢宏文化气度。(3)成就:西汉司马相如 ,东汉张衡 。4.唐诗(1)兴盛原因: 。(2)成就: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浪漫主

3、义诗人):“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5.宋词(1)原因:两宋 ,城市繁荣(物质基础)。市民数量增加,词更能适应 的需要。两宋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思想情感。(2)成就:婉约派北宋柳永: (“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豪放派北宋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开拓者。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作品以豪放为主,婉约词也很出色。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元曲(1)散曲:宋代兴起,元代繁荣 。 (

4、2)散曲特点:题材广泛, , 。 (3)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 (4)元曲特点:大多 ,豪放飘逸。(5)成就: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7.明清小说(1)小说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志怪小说搜神记;唐代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宋代话本:供说话人使用;明清小说:空前繁荣。(2)繁荣原因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的繁荣, 出现,经济领域新气象; 的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3)成就四大名著: 、 、 、 文言短篇小说: ;讽刺小说 【核心要点突破】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及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

5、,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进入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唐朝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随着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育,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荣。 (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v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v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v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v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2.战国“楚辞

6、”,又称“ 骚体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v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v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楚辞为基础,是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西汉时期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时期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张衡的二京赋。4盛唐,边塞诗主要描写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及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

7、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等人。v 四边伐鼓雪海涌,v 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代表人物是孟浩然、王维。v 江流天地外,v 山色有无中。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有“诗仙”之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

8、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它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唐,这一时期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其杰出代表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v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v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

9、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v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v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v 醉里挑灯看剑,v 梦回吹角连营。6.元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代表人物是关汉卿、马致远。7.明清小说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代表人物曹雪芹。【学以致用】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

10、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2. 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战国时期,由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D.楚辞大量使用象征、比喻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郭沫若称赞唐代一文学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位文学家是A韩愈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4.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内容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社会环境差异 D才学气质差异5.“怒发冲冠

11、,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的风格看,该词属于( )A田园派 B豪放派 C婉约派 D花间派6.明清统治者曾将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 )A揭露科举制度腐朽 B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C歌颂人民抗争精神 D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7.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人文主义 8.“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

12、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盛赞的是( )A聊斋志异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9.科举制始于唐朝,但到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前期的一部小说就对此进行了辛辣讽刺,它是( )A、红楼梦 B、醒世恒言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10.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商人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11.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2.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13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这首词是我国哪一位词人所作,词名是什么?(2)周郎是谁?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史称此事是什么?(3)此人对词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谁的词风与他一致/3沭阳县正德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三 文化史导学案 编制:蔡春发 刘志敏 审核: 丁正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