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2142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六月份科研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瞰望(kn) B、 讪笑(xin) 粗犷(kung)C、伎俩(j)庇(b)护 D、取缔(d)狡黠(xi) 2、选出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

2、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B、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C、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 BCD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B

3、、像论语(十则)这样的古代经典诗文,一定要能够背诵。C、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

5、,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邻有短褐 (粗布衣服) B、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C、以牒为械(碟子) D、公输盘诎(通屈,理屈)7、选出与“臣以王之攻宋也”中的“以”意思用法

6、相同的一项是( )A、以牒为械 B、将以攻宋C、以残年余力 D、臣以为有将军矣8、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三项是()。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译文;墨子听说这件事,起身去鲁国,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楚国国都,见到了公输盘。B、我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译文:我从北方听说您要为楚王做云梯,想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C、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夫子有什么见教呢?D、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你们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9、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

7、的。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又表明是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于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C、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

8、,要敢于斗争。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第卷(选择题共100分)三、积累与运用(15分)11、按要求默写(10分)。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你可以用论语中的“ ”一句话来自我鼓。12、语文综合运用(5分)(1)今年流感形式严峻,为提高所有同学预防疾病的意识,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2)班上有一位同学感冒发烧,可他还坚持上学,鉴于现在流感形式的严峻,你会怎样劝这位同学到医院就诊呢?四、现代

9、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2分)生命之芯 李雪峰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形成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

10、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

11、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

12、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13、阅读第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3分)14、第、第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5、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16、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2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共11分)散文最讲究

13、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如

14、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