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420892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湘教版选修5).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单元测试1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两个大洲是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 C大洋洲、南美洲D亚洲、北美洲2下列大洲中,热浪、风暴、热带气旋等灾害袭来时,极易席卷全洲的是A欧洲B亚洲 C北美洲D非洲3遭受干旱、流行病威胁最为严重的大洲是A北美洲B亚洲 C南美洲D非洲4有关自然灾害损失在时间上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南亚旱灾严重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涝灾B通常情况下,南亚旱灾与我国华北的旱灾在时间上较为吻合C开普敦暴雨多发,新疆一定多雪灾D我国寒潮危害一般在冬季最为明显读“1954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对比表”回答57题。51998年洪水淹没面积和死

2、亡人数都比1954年少,其主要原因是A1998年洪水水位没有1954年的高B新建设的许多防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C1998年的降水时间比1954年的短D1954年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1998年要大得多61998年的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954年损失的十几倍,其原因是A1954年洪水到来前,政府组织军民对财产进行了及时转移B1954年洪水发生的时间比1998年稍晚,农田的农作物已经基本收割C1998年长江流域与1954年相比经济迅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D1998年洪水主要淹没的是市,而1954年主要淹没的农村7关于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人为原因说法正确的是天气预报严重失误,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近年来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大量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洪水调控能力减弱 堤岸设计标准过低及工程质量不高A B C D8.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A凌汛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D洪灾读图,完成911题。9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是我国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区B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等C、两地区发展农业都具有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D、两地区均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10关于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a区土层薄,区土地盐碱化严重b区水资源不足,区春旱严重c区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施加适量的熟石灰

4、d区应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灾害AacBbdCadDbc11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或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区水土流失严重C区应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D区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应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读下面某地区气象资料表。据此回答12-14题。月份1357911风力8级天数1.53.73.60.60.41.4平均温度()-3.26.421.227.320.66.3降水量(mm)3.39.133.3247.326.23.512.该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风沙干旱洪涝盐碱AB CD13.结合表分析,该区域最可能是A西北塔里木盆地B东北平原 C华北平

5、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4.针对该地区的自然状况,下列趋利避害措施不正确的是A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 B改进耕作方式和改进作物品种C修建水库,疏浚河道 D采用漫灌方式,扩大灌溉面积新华网温州2004年8月20电,8月13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乐清市龙西乡、福溪乡、仙溪镇的9个村庄。据材料回答1516题。15此次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山体破碎遭遇强度较大的连续性降水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作用下滑地震诱发所致AB CD16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分布不合理和经济发展过快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温室效应日趋严重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

6、坏日益严重AB CD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720题:17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 C68月 D58月18下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动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A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早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较旱D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19如果在7月之前,雨带就早早进入地区,并且在此地区滞留的时间延长,我

7、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20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21.读我国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的各项要求。(后三项答出要点即可)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多发季节主要成因主要危害防御措施D、EC、BA22.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人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

8、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土层厚度(mm)120818078714220有机质层厚度(mm)28201715129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等省区。(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3)该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的地基,避免_。(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_ _ _。人为原因:_ _。23.阅读材料,

9、完成练习(10分)材料一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材料二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2分)(2)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分)(3)按自然灾害分布的空间位置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属于(1分)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D天文灾害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应该属于那一种人为自然灾害?请简要列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分)(

10、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给沿海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3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2002年9月20日晚9点左右,位于莫斯科西南约940英里与格鲁吉亚接壤处的卡尔曼顿大峡谷发生一场大雪崩,冰块顺着山体滑落。巨大的冰块、岩石、泥石流一时间把周围的村庄、疗养院、旅游营地等全部埋没。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这场雪崩是一场大灾难”。(1)雪崩发生时,全世界已进人到9月21日的范围面积占全球面积的。A多一半B少一半 C一半D全部(2)卡尔曼顿峡谷位于山脉附近,它东西两侧分别是海和 海。(3)该地主要的旅游景观是,如果从就近距离考虑,到此地的游客主要来自、和格鲁吉亚

11、等国家。(4)雪崩易发生在中高纬山地地带,我国地区和地区的许多高山也是雪崩多发地区。(5)雪崩往往造成埋没城镇、村庄以及、等自然灾害。(1分)(6)除大量积雪能导致泥石流外,在山区产生泥石流的其他自然原因还有等。答案1.A 2.C 3.D 4.B5B 6C 7D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D15A 16C 17B18A19A20C21.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多发季节主要成因主要危害防御措施D、E干旱冬、春季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采取长期、短期和应急等多种措施寒潮冬半年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农作物受冻害,大风、大雪造成各种破坏及时预报

12、、提早防御C、B暴雨、洪涝夏季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淹没农田和房屋准确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A台风夏、秋季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的破坏加强监测和预报22.(1)云南 广西 贵州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肥力 (3)坚实 塌陷 (4)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溥,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23.(1)沿海大城市因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且地表水污染严重,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使地面沉降;且沿海大城市建筑物过于高大密集,也使地面沉降。(2)由于温室效应影响,极冰融化,海水又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建筑物过于高大密集又导致地面沉降,使海平面相对上升。(3)B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因果链:地表水污染水危机加重地下水超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