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19808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免费(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20分)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_。2、科技的发展_世界。人们要_科技,让科技_为人类造福。3、世界最大的平原_,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中下游,那里地势低平。4、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_要求,也是一个人_的体现。5、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_和_。6、学会_、_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7、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科学家的_,还需要通过_,共同约定、公众监督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8、我们天生爱学习

2、,在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_,我们都能学得好。9、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_,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_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有些国家,人们却认为吃面条发出声音是对厨师或主人厨艺的( )。A不尊重B批评C赞赏D不满意2、当你遇到纷争或者冲突,心里很气愤时,你应该怎么做(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忍气吞声。C静下心来,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问题。3、我们在小卖部买到过期食品,应该找( )解决。A公安交通机关 B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C医疗保障部门4、“国际和平日”为每年的( )。A9月21日B9月22日C6月21日5

3、、公民身份证由18位数字组成,第714位为( )。A出生日期码B地址码C顺序码D校验码6、以下哪个典故中的名人不善于反思自己( )A纸上谈兵的赵括 B负荆请罪的廉颇C在课桌上刻上“早”字的鲁迅7、蒸汽机是( )发明的?A牛顿B爱迪生C瓦特8、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它们是( )A郑和下西洋和达伽马航行 B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C达伽马航行和哥伦布航海9、我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是( )。A长安B开封C洛阳D殷墟10、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了“日心说”( )A哥白尼B哥伦布C麦哲伦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是地球上最为高等的生物,应该是自然的主宰。( )2、

4、别人与自己不同,自己也与别人不同,不可能要求人人相同。( )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4、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就要附和别人,人云亦云。( )5、联合国按地理范围划分是世界性国际组织。( )6、忍耐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 )7、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不是一回事。( )8、我们要相信权威,权威往往代表着真理。( )9、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 )10、现代科学证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四、连线题。(共10分)1、请把以下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连在一起。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联合国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保护环境是

5、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_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3、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有哪些?_ 4、当地震发生时,你应该怎么做?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溯本求源2、改变了 善用 更好地3、亚马孙平原4、道德 文明素养5、文明 进步6、和谐相处 尊重他人7、道德自律 法律约束8、长处9、礼仪10、不合理的行为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C2、C3、B4、A5、A6、A7、C8、B9、D10、A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四、连线题。(共10分)1、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我们小学生能做到: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积极举报。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答:提高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我国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及防灾减灾工程。法律也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要及时、有序的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去;如果不能及时的撤离,要暂时躲到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