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41850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R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QS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摘要碎裂QS波(fragmentedQScomplex,fQS)是反映心室异常除极的指标。临床工作中发觉,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PH)患者中存在fQS,但目前关于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fQS与PH的相关性及fQS危害性尚不明确。探讨和揭示二者的关联有助于了解fQS对PH预后的评估价值,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进而可引起临床医生对fQS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fQS与PH相关性的最新研究开展。 关键词碎裂QS波;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 Das等1首先于2006年提出碎裂QS波(frag-mente

2、dQScomplex,fQS)的概念,即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对应的2个导联上存在或新出现的各种形态的QS波(时限120ms),其中最典型的是S型,表现为波、S波存在多个切迹或顿挫(排除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as等2于2008年扩展了fQS的定义,提出宽fQS(f-wQS,时限120ms)的概念,即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相邻的2个及以上导联出现波,或S波有2个及以上的切迹或顿挫;而对于室性早搏图形,如有2个切迹且2个切迹的距离40ms,亦定义为f-wQS。本文主要针对窄fQS(时限120ms)进行阐述。fQS确实切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数研究讲明,fQS是心肌瘢痕或心肌纤

3、维化引起心肌在除极时发生延迟和缓慢,使心室肌局部去极化和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减慢,在体表心电图中形成了fQS3。目前针对fQS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急性心肌梗死,提示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的fQS将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并指出fQS可作为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45。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然而近年来全球PH的患病率都在上升,已成为一种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6。本文主要对fQS与PH的相关性进行概述。 1碎裂QS波与昼夜血压模式 血压的变化有着昼夜节律,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对血压节律进行分

4、型7,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为白天的10%20%。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10%。反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增高。其中,杓型血压即正常血压节律,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为异常血压节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研究发觉,非杓型高血压、反杓型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心功能下降89;对非杓型血压的前期推断,可以提高对高血压危险度评估及对靶器官损害程度预测的准确性。Eyuboglu等10研究昼夜血压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存在fQS的影响,结果提示,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fQS更易出现于反杓型高血压患者中,并指出夜间收缩压是fQS的独立预测因子,而fQS是反杓型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此研究结果提示,fQS可作

5、为高风险血压模式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一个风险预测指标。Eyuboglu等11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非杓型高血压前期、杓型高血压前期3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非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较正常血压者更易出现fQS,有着较高的心肌纤维化负担,提示fQS是高血压前期非杓型血压模式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fQS可作为识别高风险高血压前期的预测指标,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对靶器官的损害。 2碎裂QS波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张炳山等12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10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fQ

6、S(+)组和fQS()组,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发觉fQS(+)组左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明显差于fQS()组,提示高血压患者心电图上出现fQS可能预示着患者左心功能减退、心脏结构异常。Tanriverdi等13研究无左心室胖厚的高血压患者fQS和非杓型高血压的关系,发觉fQS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并且fQS发生率的升高与夜间休息时较高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关。Zhang等14研究讲明,fQS的出现可能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胖厚风险较高。Bekar等15研究也提示高血压患者中fQS(+)组较fQS()组有着更大的左心房直径、左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厚度,提示

7、左心室胖厚更易出现于有fQS的高血压患者中,并指出fQS的存在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指标。Kadi等16报道,fQS(+)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大,心肌胖厚更严峻,且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左心室体积明显高于fQS()组,提示fQS的存在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胖厚的预测指标。在心脏舒张功能方面,Kadi等17研究发觉,fQS(+)组更易出现严峻的舒张功能障碍,随着高血压心脏病的加重,患者心肌胶原水平逐渐升高,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恶化,在心电图上表现为fQS的出现。 3碎裂QS波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Korkmaz等18研究发觉,心踝血管指数(car-dio-

8、anklevascularindex,CAVI)的增加与年龄和fQS存在显著的相关性,fQS可作为CAVI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fQS预测CAVI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55%和76%。而CAVI被认为是反映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硬化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参数19,表征症状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fQS的存在与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增大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可能有助于筛选出动脉硬度增大的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以便临床上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干预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尽管fQS有可能作为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大的预测指标,以及反映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新指标,但目前仍缺乏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前

9、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4碎裂QS波与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Bekar等20研究血清型前胶原的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fQS的关系,发觉PICP水平与心肌活检样本检测的胶原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PICP是反映细胞外胶原合成的标志物。OC曲线分析显示,PICP对fQS有着明显的预测价值。该研究结果讲明,fQS可能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肌纤维化程度,有助于危险分层和指导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选择。此外,Eyuboglu等21也指出收缩压水平与fQS紧密相关,fQS可能是血压升高的一个预测指标,进而预测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纤维化,并指出在没有左心室胖厚的患者中,fQS的出现同样提示心肌纤维化。依据

10、上述研究结果可以推测,无心室胖厚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上如出现fQS,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纤维化;fQS可作为无心室胖厚高血压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 5碎裂QS波与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关系 Bekar等15依据心电图有无fQS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fQS(+)组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增加,心外膜脂肪厚度与fQS的存在明显相关,并指出心外膜脂肪厚度是存在fQS的独立预测因子,推测fQS的存在或许能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脏代谢异常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fQS与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具体关系及相关机制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6碎裂QS波与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

11、系 Bekar等22研究发觉,与健康者相比,高血压患者的fQS发生率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病率显著升高;有fQS的高血压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fQS有可能用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尤其是在左心室胖厚的高血压患者中。同样,赵晶等23的研究提示高血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和fQS有明显相关性,fQS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fQS可能会造成整个心室肌复极延迟,进而引起心律失常。 7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个简单易得的无创心电学指标,fQS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已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fQS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高血压的风险指标,提示应对高血压前期予以临床干预,对PH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目前有关fQS与PH相关性的研究样本量都偏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晰;fQS对PH的临床指导意义仍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对比研究,以获得循证医学的支持。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