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41763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一、 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二、 课堂观察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

2、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1、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是否借助仪器分:(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2、 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

3、)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4、。缺点: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学校行政领导的观察多属于此类)3、 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分(所谓结构化程度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表明定量化程度越高)(1) 结构型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观察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结构型观察是比较程式化的观察活动。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便于操作;观察结果可以量化,便于统计分析。(2) 非结构型观察事先不做严格的观察计划,没有预先设置分类,也不必制定结构性的观察提纲,观察的实施比较灵活。对事件和行为

5、尽量广泛地做记录。(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优点:非结构型观察方法灵活,观察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缺点: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4、 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按观察情境的范围划分:(1)开放式观察广泛记录一节课的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2)聚焦式观察观察记录一个具体问题或行为。(如提问、评价学生、学生非投入学习情况)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以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本身的属性来划分:(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注意:

6、定量和定性不是绝对的,取决于观察的目的是定性还是定量,往往是相互证明、相互补充的。三、 定量和定性观察的几种操作方法(编制观察工具)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有:编码体系、行为检核表和等级量表。(一)编码记录表 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项目,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项目进行编码。编码体系常结合时间取样观察法使用,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特定行为的编码。(二)

7、行为检核表行为检核表主要用来记录目标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前,预先将所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一个表格,观察者只需对照表上列出的项目,在每一种要观察的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或表明数字。编制行为检核表时,先根据观察的目的列出主要项目,然后根据主要项目列出要观测的具体项目,表格应有一定的顺序性,按确定的观察项目,依照难易程度排列。下表是一份行为检核表,用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或非投入学习的状态。(三)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作为一种观察工具,是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如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等级评估;教师给学生的思想表现评定优、良、中、差等都可能用到等级量表。等级量表有预先设置的目标行为分类,观察者

8、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对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异做出评估,确定等级。观察者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观察结束时,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等级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心理特征,如态度、性格等。常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量表 数字量表是用数字来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即对所要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顺序。常用的形式有3级量表和5级量表,例如:二、定性观察法中观察工具的选择与编制定性观察方法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尽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做出性质的判断或评价。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或用其他工艺学手段记录的影像、照

9、片等。有4种主要的记录方式:描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注意: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既可用于量化资料,又可用于质化资料。 1描述式记录 描述式,预先将所要观察的目标进行分类,观察时对各类目标行为进行非数字化的、开放性的定性描述。(主要通过文字、个人化的速记符号等)如下表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就使用了描述式。2叙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属于开放的记录,它没有预先设置分类,而是抽取一个较大事件的片段,观察后作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可以分析加入评价。(如教学叙事)教学叙事以记事为主。观察者对独特的、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完整详细地描述。因此记录的内容通常是典型的有意义的行为事件,通常要

10、求将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客观、准确、具体、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3、图示记录图示记录是一种直观的观察记录辅助工具,观察者可以根据观察的具体问题,画出相关的图示来帮助说明问题;也可以用位置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如在对班级进行实地观察前,可以先画一张观察现场图。这张图不仅包括给出现场的物质环境(如教室内桌椅板凳的布置、墙上悬挂的图片和标语等)还包括观察现场的人文环境(如学生就坐的位置、教师活动的范围等)。四、怎样做好课堂观察(一)做好观察设计1 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这是解决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的问题。科学观察之前,必须清楚观察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从所要研究的问题出发

11、,明确观察目的。如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学生学法等。必须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如要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法运用是否合理,就要确定好观察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等。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多个符合观察目的和要求的观察对象中进行选择。2 选择观察类型、方法和途径根据观察目的、观察对象以及观察条件,选择适当的观察类型和方法。如是用图示法、工艺法、编码体系、叙述式记录等。选择观察方法必须注意方法的适切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各种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注意各种观察法之间的相互补充。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弥补其不足。还必须考虑适当的观察途径

12、。主要的观察途径有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和学生活动等。3 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是为了使观察有系统、有步骤、全面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观察的内容和范围。在明确观察对象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和内容范围。例如,要观察教师课堂角色,观察内容可能包括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行为,作为控制者行为,评估者的行为,启发者的行为,参与者的行为,信息源的行为等等。(2)设计观察提纲。将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选取那些可以观察、与观察目的密切相关、具有实质意义的事件。例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可以将观察内容具体化为简练、容易理解的语言;指令给予的时间;解释活动配以演示;指令与相应活动之间的

13、间隔时间;对于同类活动是否运用相同的指令等。(3)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4)观察的记录方式。准备好观察工具(量表、摄像机等)(5)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要发扬合作精神,教研组、备课组、或自行组织)。(二)实施观察 1进入观察现场 选择好进入方式。进入观察场所时,在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常态的情况下,选择最佳观察角度。参与观察还必须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善关系。2作好观察记录记录在观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观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应根据不同的观察类型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记录要及时、准确、有序、全面、详尽。记录格式要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记录的语言要尽可能客观、具体。此外,进行实际观察时要看、听

14、、思、记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三)观察资料的分析处理观察的最后阶段是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在每一项观察告一段落时,应该在观察情境尚未完全遗忘的情况下,及时整理记录资料;应该审查初步整理过的材料,如所需的资料是否都收集到了,是否都有效;应该及时将资料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应该详细说明需要解释的内容。(四)观察的客观性要使观察所得的经验事实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就要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事物。可以从以下考虑:观察前确定具体的、可观测的目标,界定好观察的目标行为,必要时选择观察仪器进行观察。观察时克服主观偏见,不先入为主,以严格、谨慎的批判态度对待观察过程以及观察结果。观察过程中,始终让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产生被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意识到自己被观察因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观察记录力求做到快、细、全,尽可能全面、迅速、准确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有关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研究。为了提高观察信度,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的重复观察,或者增加观察者的人数。要注意选择有经验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对观察的类别要有统一的认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