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预防流感.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41549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预防流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药预防流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药预防流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药预防流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药预防流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预防流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预防流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一、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炎和全身中毒症状。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由于流感是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而目前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有其弊端:一是预防流感效果不明显;二是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加快病毒抗药性的进展,故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健康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而我国中医中药预防流感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施防,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

2、,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自然、社会)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实施中医药预防。而且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 的特色,更易于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二、未发流感时,在流感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家庭保健为主。(一)宣传教育运用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公众了解掌握流感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6。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二)药膳:药食同源,药膳是药与食物的有机结合,对预防流感是有益的。 豆豉二白汤: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烧沸,乘热服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姜枣苏叶饮:苏叶3g ,生姜3g,大枣3个,红砂糖15g。生姜切丝,大枣去核切片,与紫苏叶同装入

4、茶杯内,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加入红糖搅匀,趁热饮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30g、大枣6枚,加水适量,煎汤备用;小米或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适宜于春季时节服用。 菊花芦根茶:菊花5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适宜于春季时节服用。 (三)药物预防:根据前述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特色与原则,依照中医基本理论进行归纳、综合,并密切联系适应人群的体质状态,结合时令季节等因素,形成如下三类方药,供在预防流感中参考选用。 1.气虚易感型处方:党参9g、柴胡6g、黄芩10g、苏叶6g、炙甘草6g. 功能:益气发表 适应人群

5、:容易气短、疲乏,有时汗出,不耐寒热,对外界环境敏感易感冒者。此类人群在寒冷多风时,更易感觉不适。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药后服热米粥一小碗,微微出汗为宜,此时须避风,待汗收后方可外出。 备选中成药:柴银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等. 2阴虚易感型处方:北沙参10g、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12g、连翘12g. 功能: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此类人群在气候干燥时,更易感觉不适.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备选中成药: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 3脾虚湿阻型处方:藿香10g、佩兰1

6、0g、苍术6g、紫草6g、生甘草6g. 功能:调理胃肠,解毒化湿 适应人群:面色偏暗或欠光泽,口中粘腻或甜,肢体不爽或有沉重感,喜食肥甘厚腻,便溏或易腹泻.该类人群在气候潮湿时,更易感觉不适。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备选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4肺虚易感型处方:黄芪10g、紫苑10g、白前10g、陈皮10g、杏仁10g。 功能:益气宣肺,止咳化痰 适应人群:平素容易感冒、咳嗽、咯痰,既往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备选中成药:玉屏风散口服液、固本咳喘丸等。三。流感小流行时,对接触者、体质虚弱者、医务人

7、员等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一)流感小流行时,对接触流感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倡戴口罩:在家里接触流感患者应戴口罩,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注意消毒:流感病人排出的鼻腔分泌物及其污染物 ,应随时消毒;注意勤洗手,接触患者污物后应立即洗手;患者住房可用0。5漂白粉进行喷洒及擦抹消毒.3。生活饮食调摄: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4药物预防: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或服用中药预防.(二)流感小流行时,体质虚弱者应采取的措施:一般情况下,流感对体质虚弱的人群健康危害最大,流感并发症可以是致命的.故体质虚弱者预防流感更为重要。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

8、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减少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机会。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出门时最好戴口罩。6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继发感染如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三)流感流行时,医务人员自身应采取的预防保护措施: 1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2发现流感样病例应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部门,并及时做好流感或疑似流感病人的隔离与治疗工作。3做好自身保护。戴口罩,勤洗手

9、,保持诊室空气流通。4注意消毒。流感病人排出的鼻腔分泌物及其污染物 ,应随时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房间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四流感流行、暴发时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人情况和不同的病程阶段,采取不同药物进行治疗。(一)辨证治疗1毒邪犯肺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病机:毒邪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基本方及参考剂量:银翘散加减.银花10克 连翘15克 牛蒡子15克 羌活10克 柴胡10克 黄芩12克 杏仁10克 炙麻黄6克 茅芦根各15克 生甘草6克 加减:咳嗽甚者加浙

10、贝母、炙枇杷叶;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2毒犯肺胃主症: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基本方及参考剂量: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20克 黄芩10克 黄连6克 鱼腥草30克 苍术10克 藿香10克 姜半夏10克 厚朴6克 连翘15克 白芷10克 白茅根20克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3毒邪壅肺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脉细数。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淤.基本方及参

11、考剂量: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9克 生石膏30克 炒杏仁10克 黄芩10克 知母10克 浙贝母10克 葶苈子15克 桑白皮15克 蒲公英15克 草河车10克 赤勺10克 牡丹皮10克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七、当归尾;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4内闭外脱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治法:扶正固脱。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生脉饮加味生晒参15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 炮附子10克 干姜10克 山芋肉30克 炙甘草6克加减:汗出多者加煅龙牡;痰多,喉中痰鸣,加金荞麦、猴枣散。(二)中成药应用1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莲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柴银口服液等。2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颗粒.3清热开窍化淤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清开灵口服液或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等。4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葛根芩连微丸等。5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祛痰灵口服液、猴枣散等.6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