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41459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4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完整版山西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5年修订) 编制单位: 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总 则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处理煤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9条之规定, 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全、机电、地测、通防、后勤、保卫等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2015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以后每季度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2、,并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计划”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和种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并规定了避灾路线。通过贯彻落实本“计划”,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扩大和达到迅速救灾的目的。目 录19940377905122646141223345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简介第一节 矿井概况山西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设计能力90万吨/年。井田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县城西南直距22km的大武镇下庄村,行政隶属于大武镇。地理坐标:东经11106071110648,北纬374154374249。井田基本呈平行四边形,南北宽,东西长,面积。一、瓦斯、煤尘、煤

3、的自燃性2012年8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编制了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根据该报告,矿井生产时期的矿井瓦斯涌出量3、5号煤层以90万t/a产量生产时最大相对涌出量为t,最大绝对涌出量为min。2012年吕梁市煤炭工业局吕煤安发(2013)116号关于吕梁市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告的批复我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in、相对涌出量为t.矿井属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2013年3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火焰长度14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65%,3号煤吸氧量g,3号煤

4、层有爆炸性危险。自燃等级为,倾向性为自燃;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2013年5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火焰长度33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75%,5号煤吸氧量g,5号煤层有爆炸性危险。自燃等级为,倾向性为自燃;矿井提升运输以绞车、皮带、刮板输送机为主,运输距离长短不一,环节较多。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式采用机械抽出式。主立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矿井总进风量为s,通风负压为,矿井等积孔为 m2,属通风小阻力矿井。矿井排水利用安在副斜井井底中央水泵房的3台155m3离心泵排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2015年度主要生产计划:(一)

5、回采安排在一采区5104工作面、5105工作面、5106工作面和二采区5201工作面。(二)开拓巷道安排在二采区主要运输、轨道、回风大巷及采区变电所,开拓计划共计2700米,形成二采区的主系统。3号煤层掘进地区3203工作面。(三)矿井防治水工作主要是探放3号、5号煤层的老空积水;掘进巷道做到先探后掘,同时做好各井上、下的水文观测工作。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和掘进串联通风。根据山西省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实施细则、山西省煤矿现场安全监察办法和山西省消防管理条例规定,抓好井上、下防灭火工作。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一、地表水井田位于河东煤田北部黄河流域三川

6、河系北川河支流东侧,地表大部分为新生界地层覆盖,地表无常年性水体和河流,沟谷发育。两条较大沟谷,一条过井田中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越井田,一条位于井田东部,由北向南穿越井田。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流泄。经调查,立井附近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1100m,低于立井井口标高;主立井和副斜井附近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1085m,主立井和副斜井井口标高分别为和。地表洪水对井口无威胁。二、含水层(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灰岩岩溶水含水层离石详查区外围广泛出露,岩性为蓝灰色致密状灰岩,常夹泥灰岩、泥岩和石膏等。本层在区内无泉出露,在详查区以西约16km的柳林镇有泉涌出。钻孔揭露此层39-223m,根据岩芯所见裂隙不

7、发育,仅有少量峰窝状溶洞。3号孔钻穿该层时,发现漏水,水位从原来的数米突降至134m(标高)。51号孔钻穿该层32m时曾漏水,水位亦随之下降,但很快被岩粉堵塞而回升,说明裂隙(溶洞)不大,该孔抽水试验结果:水位标高为,单位涌水量为,渗透系数d。206孔钻穿该层223m,水位无变化,仅消耗量略有增加。上述情况说明该组含水层裂隙、溶洞不发育,含水微小,个别地方可能含水稍多。(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碎屑岩类及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层本组主要由3组石灰岩组成,其平均厚度L5是,K2是,L1是。其间距多在10m内,中间主要隔以泥岩,或者有少量砂岩。遇K2和L2时消耗量及水位明显变化的钻孔占29%,遇L

8、5有显着变化的占4%。这些孔多位于浅部。本含水层组K2和L1为主。含水性因地而异,相差悬殊,浅裂隙发育,含水性强,深部则截然相反。例如位于浅部的37、39号孔K2和L1涌水,q=;而位于深部的51、78号孔q=左右,35号孔则无水。本组抽水试验结果:水位标高,浅部高,深部低;q为,最大为最小的1200倍,k为,最大为最小的1600倍。水质属重碳酸盐-硫酸盐型,为软的淡水。(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主要由砂岩组成,厚度不大,且不稳定,含水微少。4次抽水试验中就有两次是水位下降几十米后不再出水,其余两次q值,k值,水位标高。水质属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为硬的淡水。(四)二叠系

9、石盒子组(P1x-P2s)砂岩裂隙含水层本组厚砂岩较多,且位于浅部,易于接受补给,故含水性较山西组稍强,出露的下降泉较多,流量多为,最大 L/s。有10%的钻孔发现本组涌水。试验结果:q值为,k值为,水位标高。水质属重碳酸盐-硫酸盐型,为软的淡水。(五)上新统砾岩含水层上新统的底砾岩,常为半胶结状, 渗透性好,多位于沟谷侵蚀基面以上,当埋藏较深时,由于有红土覆盖,而含承压水。地表有不少小泉出露,水量多在间,钻孔遇该层涌水的有2、92、33号,涌水量。(六)全新统冲积砾石含水层本层广泛分布于三川河河谷中,砾石多为滚圆状,透水性好,含水较丰富。潜水水位多在10m内,其年变化幅度不大,为;7-10月

10、最高,1-3月最低。离石县城和马茂村有该层泉水涌出,流量分别为35 L/s、20L/s,水质属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为微硬的淡水。二、井田主要隔水层(一)太原组底部的砂质泥岩、泥岩和铝土混合体、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的本溪组地层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是奥灰水与煤系地层含水层之间良好隔水层。(二)煤系地层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也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是煤系地层各含水层之间隔水层。三、井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井田位于柳林泉域中部,属柳林泉域的径流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水含水层,主要依靠该泉域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地表水、侧向裂隙水的渗漏补给,径流途径复杂。富水性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一般补给区富水

11、性差,径流区逐渐变强。岩溶水接受区域补给后,井田内由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最终排向柳林泉。石炭系、二叠系的砂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季节性河流以及上覆含水层的入渗补给,顺岩层倾斜方向运移,在沟谷中以泉水形式排泄。目前井田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矿井排水和民用。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井田内没有长年性河流,地面沟壑可以使雨季水迅速排泄,地下含水层水补给性差。工业广场和各井口标高远高于沟底,洪水对矿井开采无影响。但随着采空区的面积的扩大,地表将会产生裂隙或塌陷,如不及时填埋,雨季地表水会沿裂隙灌入井下采空区或工作面。二、构造对矿井开采的影响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井田呈一宽

12、缓的向斜构造,向斜轴位于井田西部,轴向NE,向SW倾伏。钻孔和井下采掘未发现断裂或陷落柱。井田构造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只是在向斜轴部开采时,两翼采空区的积水会向轴部汇聚,会使该处涌水有所增大。三、采(古)空区积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一)采(古)空区积水1、本井田采(古)空区积水经调查,井田内无古空区。该井田内2号煤层局部可采,赋煤区主要位于井田中南部,除村庄下压区外,可采部分全部采空。共有3处采空区,2处有积水。根据煤矿安全手册第五篇矿井防治水的采空区积水公式:Q采=(KMF)/cos(m3);Q采相互连通的各积水区总积水量(m3);K采空区的充水系数,本次采用;M煤层厚度(m),平均为;F采空

13、区积水的投影面积(m2); 煤层倾角。由于井田煤层倾角小,采空区积水面积取水平投影面积。经计算,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如下表: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积水区编号积水区面积(m2)积水量(m3)备注16687267021100440合计77873110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面积为7787m2,总积水量3110m3。3号煤层东北部有5处采空区,中东部有5处采空区。由于井田为一向斜构造,东北部采空区顶板渗滴水沿巷道流入运输大巷被排放,中东部采空区有2处积水。经调查,向斜轴部2006、2007年度采空区有积水。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开采厚度取值,经计算,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如下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积水区编号积水区面积

14、(m2)积水量(m3)备注198002400283572100合计181574500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面积181572,总积水量共4500m3。2、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井田内部与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方山店坪煤矿相邻,该矿开采2、3、5号煤层,与本井田之间无越界开采,经调查,其采空区有积水,由于本井田为一向斜构造,其采空区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有威胁。(二)采空区导水裂隙带高度1. 3、5号煤层采空区导水裂隙带高度现根据“三下采煤” 中硬覆岩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1)、(2)分别计算3、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1)式中:M-累计采厚3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2)H

15、li=100M/M+3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2. 9、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根据“三下采煤” 坚硬覆岩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1)、(2)分别计算9、10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1)式中:M-累计采厚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2)Hli=100M/M+ 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经上述公式(1)、(2)计算,公式(1)计算值大,取公式(1)值 ,3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对应于第三章第一节表3-1-1,可知,3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达到2号底板,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达到3号煤层底板,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可以达到2号煤层底板,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可以达到5号煤层底板。总之每层可采煤层(除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均达到上层煤层底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