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414337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优化教学过程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那么,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要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了丰富多样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大多是以文本的形式出现。有些资源还因为现实条件的局限无法呈现给学习者。2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探究式教学其一,在探究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形成和证据的收集验证等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充当着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工具。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多方途径

2、搜集、分析、整理资料,更好的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其二,在探究试验和论证等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模拟实验。模拟实验能够逼真的演示无法实现或表达不清楚的教学内容。 其三,在探究学习的表达与交流环节,信息技术起到了展示工具的作用。采用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等来展示相关内容,使现实中无法呈现的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并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3信息技术的运用转变了师生的教学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互动内容、互动角色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互动方式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单向互动,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互动内容

3、上,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可以轻松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如何组织、处理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互动角色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技术、技能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的重大变化。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设

4、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去“如何学”;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4信息技术为体验式教学提供平台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实施的关键在于有一个让学生能认知、能体验、能感悟的时空,即教学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在体验式学习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体验式学习,教师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将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内容活起来。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

5、活动。现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手段,如幻灯、实物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不仅可以增大体验情境的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其直观的听觉、视觉的冲击力,强化体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速学生内化的过程。在强化反馈阶段,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体验获得的情感、方法和知识提供大量实践、操作和检验机会,具有一定的教学效益。二、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超强的交互性、参与性、信息资源的大量存储和共享等等特点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

6、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其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权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1.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从为分而转为为兴趣而学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型”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则由过去的“问答式”递进转变为现在的“探究式” 递进;教学方法从过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启发式、独立研究式和协作探究式的教学;教学手段从过去单纯的教具演示或实验,转变为现在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2信息技术能促进

7、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在 网上查阅资料,进行文本的输入,并能在网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3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现代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容易

8、采取“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并且更注重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的传授。教师成为真理和知识的代言人,具有绝对权威;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客体,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往往受到忽视,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则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给予了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借助信息技术,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更具平等性、更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9、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由个别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获得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基于网络环境教学的质量往往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不断完善其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教学中使用多种直观媒体时,必须依照学生的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地控制:1.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学生疲劳,分散注意力。2.信息技术多种手段的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呈现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尽量变静为动,以引起学生注意。3.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凸显教学所致内容,有效利用教学环境的时间及空间条件,教师要站在屏幕侧面阴影里,手口一致、边讲边指出图上明确位置,同时要与讲解、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协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在设计多媒体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新时期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将加强学习,深入地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不断解决新问题,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革进行到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