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4102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必考4大题型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__文化常识题测试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2课内夯基,语境推断文化常识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老的书籍,有“三坟五典”之说。也可指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B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时期,主簿官职仍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杨修曾为曹操主簿。C阁老,唐代以中书舍人的年资长久者为“阁老”,到明代,只有内阁阁臣才可被称为“阁老”。D兖州,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解析:选CC项,“只有内阁阁臣才可被称为阁老”错。明代亦称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者为“阁老”,不限于内阁阁臣。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荫,指在

2、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官爵而得到官职。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其他人不可随便进出。解析:选DD项,“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B参知政事,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D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

3、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燧,夜间举火叫烽。解析:选DD项,应是“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B部伍,即“部曲行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部队。C典试,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由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D归葬,指归葬本土,是我国古代丧葬的一种重要习俗。因从军、仕宦等原因亡故外地者,亲友要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实在无法归葬本土的也要在灵柩上写明籍贯,表明不忘故土。解析:选CC项,混淆了“殿试”与“典试”的概念。“典试”是指主持考试,“殿试”为

4、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指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童年时代。B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C嗣位,指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解析:选AA项,“总角”指的是古时未成年人的发型,不分男女。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B河东,古地区

5、名。指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即今之山西省。C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指考中进士,明清时,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D委质,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接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而后退出,称为“委质”。也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解析:选AA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种经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方良永,弘治三年进士。督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正德初,父丧除,待铨阙下。外官朝见毕,必谒刘瑾。鸿胪导良永诣左顺门叩头毕,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

6、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瑾诛,起湖广副使。寻擢广西按察使。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迁山东右布政使。旋调浙江,改左。钱宁以钞二万鬻于浙,良永上疏曰:“四方盗甫息,疮痍未瘳,浙东西雨雹。宁厮养贱流,假义子名,跻公侯之列。赐予无算,纳贿不赀,乃敢攫民财,戕邦本。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乞陛下下宁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宁惧,留疏不下。谋遣校尉捕假势鬻钞者,以自饰于帝,而请以钞直还之民,阴召还前所遣使。宁初欲散钞遍天下,先行之浙江、山东,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宁方得志,公卿、台谏无敢出一语。良永以外僚讼言诛

7、之,闻者震悚。良永念母老,恐中祸,三疏乞休去。世宗即位,中外交荐。拜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以母老,再疏乞终养。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诏月给三石。久之,母卒,诏赐祭葬。皆异数也。服除,以故官巡抚应天,即家赐教。至衢州疾作,连疏乞致仕,未报遽归,卒。赐恤如制,谥简肃。(选自明史方良永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B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C及

8、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D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解析:选A“既去”的主语为良永,意为良永离京以后,“怒未已”的主语是刘瑾,因此应在“既去”后断开,排除B、D两项;“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意为“想借海南杀人之事中伤他”,中间不能断开,另外“刑部郎中周敏”为官职加人名,做主语时要在前面断开,故排除C项。8(对点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铨,量才授官。铨选为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除高级官吏由皇帝任命外,一般由吏部

9、按规定选补某种官缺。B左,文中指“左布政使”,明代布政使设左、右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古代总是以左为尊,如“虚左以待”。C公侯,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D服除,守丧期满。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解析:选B选项中“古代总是以左为尊”错误,以左为尊或者以右为尊,各代情况不一,另外,“虚左以待”中的“左”指车上的座位,与官职尊卑不是一回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良永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外官到朝廷觐见皇上后,必

10、去拜谒刘瑾,有人劝他到刘瑾家去,但他不去;他还揭发钱宁倒卖宝钞的罪行。B方良永为官清廉。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拒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他家没有多余的资财,皇上还为此下诏每月赐给他三石粮食。C方良永得到朝廷内外很多官员的认可。刑部郎中周敏在他被中伤时竭力为他争辩;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的官员纷纷向世宗推荐他。D方良永是个孝顺之人。念及母亲年纪已大,担心自己的言行招来祸端而无法供养老母,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乡。解析:选AA项,“有人劝他到刘瑾家去”错,由原文“令东向揖瑾”可知,是让他“面向东向刘瑾作揖”。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

11、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5分)(2)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5分)解析:关键词:(1)爱,吝惜。闻,上报,使知道。不以闻,省略句,不以(之)闻。(2)赢资:多余的资产。故事,旧例。赐,赏赐。答案:(1)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惧钱宁的淫威,受他驱使。我怎么敢吝惜生命贪生怕死,不使您知道这件事。(2)尚书乔宇、孙交(对皇上)说,方良永家中没有多余的资产,应该按照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的旧例,赏赐粮米。参考译文方良永,是弘治三年的进士。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严厉地拒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正德初年,方良永服父丧期满,在京城等待选拔。当时地方官

12、员朝见皇帝完毕,一定要拜见刘瑾。鸿胪寺官员带领方良永到左顺门行顿首礼完毕,又叫他面向东向刘瑾作揖,方良永竟然不听径直离开。等到吏部授予方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一职,符合他的心意,才打消他弃官的念头。方良永去上任后,刘瑾恼怒不已,想借海南杀人之事中伤他。刑部郎中周敏竭力辩诬,方良永才没有获罪。刘瑾伏法后,方良永被起用为湖广副使。不久被提升为广西按察使。到任后揭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的罪行,使他被贬去戍守边防。方良永又被提升为山东右布政使。不久调到浙江,改任左布政使。钱宁把宝钞二万发到浙江倒卖,方良永上书给皇上说:“四方匪盗刚刚平息,创伤还没有愈合,浙江东部和西部又遭受暴雨冰雹灾害。钱宁出身卑贱,借着皇上义子

13、的名分,跻身公侯之列。获得的奖赏和收受的贿赂无法计算,竟然还敢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危害国家的根本。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惧钱宁的淫威,受他驱使。我怎么敢吝惜生命贪生怕死,不使您知道这件事。请求陛下把钱宁关进监狱,使法令公正严明,并且处置他的同党,来向老百姓谢罪。”钱宁害怕,截留了奏疏不送达朝廷。一方面谋划派遣校尉拘捕倚势倒卖宝钞的人,从而在皇上面前掩饰自己(的罪行),而请求按照宝钞的实际价值把钱归还百姓,还暗地召还以前派出(倒卖宝钞)的人。钱宁起初想把宝钞卖遍天下,先在浙江、山东实施,没想到在山东被巡抚赵璜抵制,在浙江方良永又禀告皇上揭发他的非法行径,钱宁从此以后不敢再倒卖宝钞了。钱宁正得志,对于

14、他的行为,公卿、台谏没有人敢说一句话。方良永却以外官的身份公开上书谴责他,听说这事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后来方良永考虑到母亲年老,担心自己招来祸患(无法供养老母),多次上疏请求辞官。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纷纷推荐(方良永)。世宗就授予他右副都御史一职,让他安抚治理郧阳。后又因为母亲年老,再次上疏请求(辞官)为母亲养老送终。尚书乔宇、孙交(对皇上)说,方良永家中没有多余的资产,应该按照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的旧例,赏赐粮米。皇上就下诏每月给方良永三石粮米。很久以后,他的母亲过世了,皇上又下诏赏赐钱给他祭拜和下葬。这些都是不同一般的礼数。服丧期满,按原来的官职做应天巡抚,官吏来到他家宣读敕令。到衢州疾病发

15、作,连连上疏请求退休,没有等到批复就急忙回家了,到家后病逝。皇上按照规定赏赐抚恤金,并授予“简肃”的谥号。第二练课内夯基,语境推断文化常识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宝祐三年,迁太学录,召试馆职。当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迕,迁秘书省正字。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鸾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垕往间焉。廷鸾素厚持垕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垕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鸾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翌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