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渡荆门送别》.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40601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析《渡荆门送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赏析《渡荆门送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赏析《渡荆门送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赏析《渡荆门送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赏析《渡荆门送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析《渡荆门送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析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鉴赏:这首诗是诗圣李白出蜀时所写的,那年仅有25岁。这次出蜀,可以称作是壮游:经过了巴蜀,出了三峡,直冲荆门山以外,直到楚汉之间。诗人亲历巴山蜀水的险恶,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旅程,也不缺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句充

2、满新奇、惊喜。那连日来跟在诗人身边的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面而来,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逝去,直到那水天相连的远方,何其壮美。夜半时分,俯瞰江面,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昼晴空,远眺天边,云蒸霞蔚,变幻无穷,又好似海市蜃楼一般奇妙。江山多娇,思绪万千,由此而发思乡之情。我读到了这里,才知道诗人所指的送别者竟然是故乡之水!正是这“故乡水”,不辞万里把诗人送上生活道路的远大前程。全诗以启程远游起笔,以途中所见景色为主干,以惜别作为结尾。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气势磅礴,情思绵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雄伟奇丽的画面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和随意地拼凑。荆门外的所有景色与长江是分不开

3、的。它们以长江为中心,和谐地构制成一幅雄伟奇丽的江景图。这个背景,对于表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可是相得益彰。由此可知,渡荆门送别所写的景物全染上了诗人内心的感情色彩,进入诗人眼中而又形诸诗人笔下的荆门外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与这位青年诗人初次离开家乡,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那不平凡事业的广阔胸怀和奔放热情的情调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说,李白初次离开从小生活的蜀地到楚国游历为壮游的话,那么,与“故乡水”的离别就是壮别。全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形象奇伟,语言精美,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和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等描摹同样脍炙人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何其瑰丽,“下”与“飞”的配搭,“生”与“结”的合用,把水中月影的变化过程及海市蜃楼般的奇特幻象写活了,令人叹为观止,使人尽收眼底! 合水县店子中心小学 韩淑娟2009-6-28赏析渡荆门送别合水县店子中心小学 韩淑娟 2009-6-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