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404653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教学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教学时间:2课时。学生活动单(第一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活动方案】活动一:读课题,知人物。1.读课题,自主质疑。2.读一读“作家卡片”,了解高尔基。3. 小组介绍“高尔基”,其他组补充。活动二:读课文,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词语。(注意“妻”的字形笔画。)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

2、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在文中用“”做上标记。2组内轮转朗读课文,交流思考题。3全班展示交流,补充完善。【检测反馈】1填空。高尔基创作了散文诗海燕之歌,他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 ,其实,他本人就是一只 。他的作品有 、 、 等。与“姹紫嫣红”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有: 、 、 2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_ 一、导入:出示画像(高尔基像):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活动一:读课题,知人物。1、学生自主学习。2、介绍高尔基。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

3、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活动二:读课文,知内容。1、读活动单2小组活动3交流 三、指导写字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学生活动单(第二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学会感恩,在内心燃起对老师的尊敬、感激的情感。【活动方案】活动一:品读“栽花赏花” ,体会亲情。1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儿子对父亲分别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圈画出有关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想想说说:高尔基的儿子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_ 2小组内交流交流阅读感受,带着自

4、己的感受将相关词句读给组员听。交流“想想说说”。3汇报展示。 (展示从朗读开始!)活动二:品读“写信教子”,感悟内涵。1 默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 文中两次提到的“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给”“拿”分别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信中最后一句话想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想想自己有没有“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经历?2小组交流。3展示交流。(展示从朗读开始!)【检测反馈】1自主完成 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高尔基例:奉献是什么? 救灾战士说:“奉献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医生说: “ 。” 老师说: “ 。” 清洁工人说: “ 。” 我说: “ 。”2全班展示复习

5、检查回忆课文活动一:品读“栽花赏花” ,体会亲情。 预设: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却忙着栽花草,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让爸爸欣赏到美丽的花草,心情舒畅,快快好起来。儿子种的花在第二年春天真的开放了,是什么样?(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不禁想起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既有对儿子的思念,也为儿子的所为感到骄傲。 活动二:品读“写信教子”,感悟内涵。1、“我的儿子

6、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2、“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 (快乐,关心,帮助,甚至可以是一句问候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 )3、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