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同学先将准考证号码及科目代码划好.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40454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同学先将准考证号码及科目代码划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请同学先将准考证号码及科目代码划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请同学先将准考证号码及科目代码划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同学先将准考证号码及科目代码划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同学先将准考证号码及科目代码划好.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臺北市十信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考試卷科目國文適用班級普通科 資處科46班應英科2班應外科日文組三年級考試類別晨考 第 次期中考期末考 補考 複習考平時考 _ 資、應英 科 年 班 座號考試範圍 過秦論、現代詩選、老子選、病梅館記考試時間 分鐘不劃卡(直接於題目卷上作答)劃卡,科目代碼:_ 姓名 請同學先將准考證號碼及科目代碼劃好,劃卡錯誤致無法讀卡,一律扣分! 試題卷共頁,請保留本試卷作為檢討之用!一、選擇題(41題 每題2分 共84分)( ) 1. (甲)逡巡遁逃忍俊不已(乙)度長絜大互相頡頏(丙)震懾人心躡手躡足(丁)鞭辟入裡媲美古人(戊)刖足鯨面浮光躍金(己)屬詞行文蜀犬吠日。請

2、選出上列各組內字的讀音相同者:(A)甲丁(B)乙戊(C)乙己(D)丙己。 解答 B 解析 (甲)(乙)(丙)(丁)(戊)(己)。( ) 2. 下列內字的意義,何組兩兩相同?(A)過秦論過故人莊(B)杜赫之屬為之謀武仲以能屬文(曹丕 典論 論文)(C)吞二周而亡諸侯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D)履至尊而制六合仙履奇緣。 解答 C 解析 (A)責難,批評拜訪(B)類連綴(C)皆作消滅(D)踐鞋。( ) 3. 下列內的詞語,何者並非天子之意?(A)致萬乘之權(B)招八州而朝同列(C)履至尊而制六合(D)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解答 D 解析 (A)很小的(B)奪取、占領(C)天下(D)踏入、參與止足

3、不前。( ) 4. 下列各組詞語的意義,何組完全相同?(A)黃髮黃口傴僂耄耋(B)垂髫總角鬻子耆艾(C)拙荊椿萱棠棣怙恃(D)四海宇內六合八荒。 解答 D 解析 (A)老人小孩老人老人(B)小孩小孩小孩老人(C)妻子父母兄弟父母(D)均指天下。( ) 5. (甲)以欹為美:(乙)西谿:(丙)遏其生氣:(丁)椶縛:(戊)詬厲:。上列內各字讀音皆正確的選項是:(A)甲丙(B)乙丁(C)丁戊(D)甲戊。 解答 B 解析 (甲)(丙)(戊)。( ) 6. 下列各組內字的字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 勸學)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泰伯)(B)人皆有兄弟,我獨亡(論語 顏淵)追

4、亡逐北(C)卻匈奴七百餘里兼議從容,無前卻也(虬髯客傳)(D)蒙故業,因遺策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解答 A 解析 (A)止。語譯: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止。語譯:到死才能停止,不是很久遠嗎(B)無。語譯:人皆有同胞手足之親,只有我沒有逃亡(C)擊退推辭(D)因襲於是。( ) 7. 下列記體名篇,何者有寓言意涵?(A)始得西山宴遊記(B)醉翁亭記(C)晚遊六橋待月記(D)病梅館記。 解答 A 解析 (B)(C)(D)指責、嘲罵。( ) 8. 下列關於通同字的說明,錯誤的選項是:(A)什伯之器:通佰(B)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通陣(C)贏糧而景從:通影(賈誼 過秦論)(D)吾嘗

5、跂而望矣:通企(荀子 勸學)。 解答 A 解析 皆指攻取。( ) 9. (甲)流血漂櫓喋血山河(連橫 臺灣通史序)(乙)俛首係頸俛首包羞(丙)斬將搴旗轍亂旗靡(丁)推心置腹爾虞我詐(戊)固若金湯金城千里(己)甕牖繩樞蓬門蓽戶(庚)不欺暗室暗渡陳倉。上列何組詞義相近?(A)甲乙己(B)甲丙丁(C)甲丁庚(D)甲戊己。 解答 D 解析 (甲)形容殺人極多(乙)屈服投降含羞苟活(丙)形容戰勝形容戰敗(丁)赤誠相待相互防備、相互欺騙(戊)城池非常堅固(己)形容家境貧寒(庚)比喻為人光明正大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10. 下列各選項的文句,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A)曾經叱咜風雲的政客,如今卻身陷囹圄(B

6、)他雖貴為國王,卻常迂尊降貴親近民眾(C)違法亂紀的人,必遭輿論大肆撻伐(D)國家擁有實力,才能在外交上與人度長潔大。 解答 C 解析 (A)咜咤(B)迂紆(D)潔絜。( )11. 江、浙之梅皆病之字義,與下列何者相同?(A)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B)闢病梅之館(C)以殀梅、病梅為業(D)予購三百盆,皆病者。 解答 C 解析 題幹:病殘、損傷(A)(B)(D)病殘的、損傷的,作形容詞用(C)病殘、損傷。( )12. 下列選項中的詞語,何者解釋兩兩相同?(A)解其椶縛以繩天下之梅(B)鬻梅者以何巿而反(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C)夭其稚枝殀梅(D)明詔大號深追先帝遺詔(諸葛亮 出師表)。

7、解答 C 解析 (A)捆綁衡量、約束(B)賣買(C)折、斷殺(D)宣告皇帝所頒發的命令。( )13. 下列各成語所用以描述之事物,何者不含有眾多的意思?(A)戶限為穿(B)流血漂櫓(C)罄竹難書(D)落葉知秋。 解答 D 解析 (A)門檻都被踩破。形容進出的人很多(B)形容殺人極多(C)形容罪惡極多,無法細數(D)比喻見細微徵兆,便知將來的趨勢。( )14. 小英綁著兩根子,上衣點綴著玫瑰花,樣子相當溫柔婉約,但說起話來才無礙,事能力又強,是位可敬的現代女性上列注音符號所代替的字,正確的字形依序是:(A)辮瓣辦辯(B)辮瓣辯辦(C)瓣辮辦辯(D)瓣辦辯辮。 解答 B( )15. 下列成語,何者

8、不適合用來形容口才很好?(A)舌粲蓮花(B)期期艾艾(C)侃侃而談(D)嫻於辭令。 解答 B 解析 (B)形容口吃、結巴說話不流暢的樣子。 ( )16. 水乳交、糖化在水裡、民族大爐、關係洽。請問以上內適合的字分別為何?(A)溶、熔、融、融(B)融、溶、熔、融(C)熔、融、溶、融(D)溶、融、熔、融。 解答 B( )17. 也許有一天太空的傲遊使我疲倦在一個五月燃著火豔的黃昏我醒了海也醒了人間與我又重新有了關連我將悄悄自無涯返回有涯,然後在悄悄離去以上文字,總共出現幾個錯別字?(A)三(B)四(C)五(D)六。 解答 B 解析 傲遨;豔焰;連聯;在再。( )18. 下列內字的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9、:(甲)編纂:(乙)腳踝:(丙)桂冠:(丁)徜徉:(戊)庭墀:(己)圭臬:(庚)僭越:(辛)狐貉:(A)甲乙庚辛(B)甲丙己庚(C)乙丙戊庚(D)丙丁戊己。 解答 B 解析 (乙)(丁)(戊)(辛)。( )19. (甲)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乙)及期,訪焉,宛見二乘(虬髯客傳)(丙)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賈誼 過秦論)(丁)昔人已乘黃鶴去(崔顥 黃鶴樓)。以上文句中的乘字,其音、義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 解答 B 解析 (甲)音,駕(乙)音,牲口(丙)音,輛(丁)音,駕。( )20. 下列文句,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A)在現代社會裡,鄰居之間並不熟識,碰面時只

10、是寒喧幾句(B)選舉活動期間,同選區的候選人總是爭鋒相對,攻擊對方的弱點(C)行動之前要經過審慎的評估,切不可冒然行事,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D)做人要有擔當,對於自己該負的責任,不可搪塞卸責。 解答 D 解析 (A)喧暄(B)爭針(C)冒貿。( )21. 小國寡民一章所描寫的理想國度,我們在哪一篇文章裡可以發現相似的敘述?(A)陶淵明 桃花源記(B)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C)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D)范仲淹 岳陽樓記。 解答 A( )22. 由病梅館記一文可知,龔自珍認為摧殘梅樹最烈的元兇應為:(A)文人畫士(B)將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之人(C)鬻梅者(D)蠢蠢求錢之民。 解答

11、A( )23. 關於病梅館記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A)作者以梅來比喻政府(B)病梅館是龔自珍的書齋名(C)文中以文人畫士偏愛病梅,影射政府摧殘人才(D)內容性質屬於亭臺樓閣遊記。 解答 C 解析 (A)人才(B)病梅館是龔自珍用來療養拯救病梅的場所(D)採用寓言手法,藉題發揮的雜文。( )24. 病梅館記一文,敘述雖極淺近,實則喻意深遠,下列何者為其寄寓所在?(A)諷喻世人愛梅成癡,玩物喪志 (B)藉梅之摧折,呼籲世人重視自然萬物之化育(C)梅象徵君子,砥礪己身、孤高其風骨(D)寄託作者反對束縛人才的思想,充分表達作者愛惜人才的胸襟與懷抱。 解答 D( )25. 有關龔自珍與病梅館記,選出敘

12、述正確的選項:(A)龔自珍一生為改革時政,常與朝廷當權派對立,終獲得重視(B)病梅館記揭露了八股文取士的陋習(C)龔自珍於三十八歲成進士時,撰病梅館記(D)病梅館記旨在諷刺文人畫士愛物成痴,玩物喪志的現象。 解答 B 解析 (A)終無成效(C)病梅館記成於道光十九年,作者四十八歲(D)揭露八股文取士的陋習,隱約寄託作者反對束縛人才的思想。( )26. 賈誼 過秦論的主旨,與下列何者最相近?(A)順我者昌,逆我者亡(B)仁者無敵,暴政必亡(C)犧牲小我,完成大我(D)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解答 B 解析 (B)由過秦論文末: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可知。( )27. 林泠 不繫之舟一詩中,意志是

13、我,不繫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帆桅有其象徵意義,請問為何?(A)意志堅定,即使沒有憑藉,也能航向理想(B)意志堅定,不須向人求助,也能獨立完成壯舉(C)意志堅定,沒有規劃也能克服困難(D)意志堅定,即使沒有舟船,也能橫渡大洋。 解答 C 解析 (A)一開始就直入主題,明白表示(B)文章兼有敘述和議論(C)寫作時,在緊要處加上一筆、或一二句精闢字句而使得整體作品靈活有神(D)文章前後相照應。( )28.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 賈生)以上詩句所描述的對象是:(A)賈島(B)賈誼(C)漢文帝(D)司馬遷。 解答 B 解析 語譯:漢文帝為訪求賢才,曾召見流放在外的臣子,在這些臣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