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40403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如何打造留守儿童的人际吸引力 留守儿童良好交往习惯养成策略初探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犯罪率的不断攀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2012年4月,湖南一名12岁留守少年将寄居的姑姑一家残忍的杀害,只因怕上网遭到姑姑的责骂。血淋淋的事实向家庭和学校敲响了警钟,一个孩子居然向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姑姑痛下杀手,更反映了他在处理与姑姑之间的人际关系上的缺失,最终酿成惨剧。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感到中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农村虽然独生子女较少,

2、但很多留守儿童从小就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不够详尽。因此,要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集体,这样能是留守儿童在缺少家庭温暖的同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复杂微妙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以及青春期生理带来的新奇和躁动,使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与矛盾,再加上留守儿

3、童大都是隔代教育或寄居亲戚家、学校,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而他们的人格正处于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一旦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形成各种心理疾病,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可能酿成犯罪。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对留守儿童的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策略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我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等几个角度来谈谈吧。 一、同学关系友谊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

4、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边逐步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而留守儿童父母一般不在身边,长辈或临时监护人和他们在观念和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一定的距离,更让朋友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往往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甚至居住的区域,自觉形成了朋友圈和小团体。他们的成员之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对于一般的同学关系,班主任在其发生矛盾时一定要多倡导一种观念: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大家相聚到同一个班级、寝室是一种缘分,我们一定要珍惜。初中阶段的朋友关系是最纯洁、最真挚的,它值得我们永远地珍藏,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同学的过失,发怒就是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

5、久而久之,班集体中的同学之间为小事争执吵架的就会越来越少,同学情谊也会日益深厚。留守儿童更能从中享受到集体的温暖,找到归属感。我曾带过一个寄宿班两年,班级中大都是留守学生,我一直都是以这些理念来做思想工作的,每期的班级布置总少不了这个方面的栏目。初三分班甚至毕业以后,他们都感叹,最怀念的是原来班级那样的同学情。由此可见,我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比一般同学关系更亲密一点的是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称得上友谊,也算是朋友关系吧。他们之间往往学习生活都在一起,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学习情况一般都相似,人数大都是两个,也有三个四个的,人数越多越不稳定,男生相对来说稳定些。这种朋友关系,好的时候恨不得同穿一条裤

6、子,但也可以为小事反目成仇,形同陌路。特别是女生,很多人都向我倾诉过这方面的困惑,好像对方心里除了把自己当朋友以外,就不能再有别人。看到对方和别人走得近,聊得火热就会觉得对方背叛了自己,会有种吃醋的感觉,这种自私的朋友关系在留守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个时候,班主任最好进行个别交流,告诉她们真正的友谊应该给朋友留点生活的空间,因为除了你,她还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你不是她的全部,她也不是你的全部。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真正的朋友绝对不是自私的,真正的朋友能帮助对方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有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小团体,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最大。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所以平时相处的时间较多,男生之间

7、还容易形成以地域为基础的小帮派,助长哥儿们义气。如果学校、家庭不互相配合、正确引导,这种小团体将成为留守学生违法犯罪的土壤。所谓“擒贼先擒王”,像这样的小团体一般都有个“领袖”,班主任只要把领袖引导好了,或者只要这个“领袖”能让老师和家长放心,那这样的小团体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关于小团体的相关信息,班主任可以通过周记、假期活动调查等方式去了解,以确保它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二、师生关系初中阶段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相对于留守学生而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8、。首先,老师是他们除临时监护人外相处最多的长辈。在求学时期,一周五天的学习时间几乎都与老师在一起,特别是班主任和留守寄宿生更是从早到晚十多个小时,因此能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其次,老师比爷爷奶奶等临时监护人具备更专业的科学知识和育人理念,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了解。再次,中国农村传统观念里的“师道尊严”使更多的孩子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很多家长眼里的淘气包在学校的表现会截然不同。综上几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和引导,能对留守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对留守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班主任可以通过感恩节、教师节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鼓励学生理解并接受老师的爱,感受师爱的

9、无私和伟大。要经常教导他们懂得,老师的目标和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看到他们日渐成长成熟,所以无论老师的方法你能否接受,你要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总是好的。还要多在学生面前不留痕迹地夸夸任课老师,教育他们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正确对待老师过失,委婉的向老师提意见。更要告诉学生,老师也是人,不是神,也会有喜怒哀乐,我们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当师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切忌先入为主,主观臆断,认为一定错在学生,那样反而会使师生关系更加恶化。特别是那些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的留守学生,一定要耐心地从根本上作通思想工作,否则将会给以后的工作和相处以及学生的成长埋下隐患。三、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留守儿童人际交

10、往中最薄弱的部分。它虽然跟随孩子最早,最持久,但在现阶段的社会现实中,却是最薄弱、最力不从心的。因为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离家近的也只有过年过节回来,远的几年才回来一次,与父母的交流也仅限于电话和平时寒暑假短暂的相处。我所了解的很多父母电话和过年过节回来大都只是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说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达到规定目标还能奖励孩子想要的电脑和手机之类,根本没有从心理需求上与孩子坦诚的交流。做父母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了、在那个班、哪个老师教。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留守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很少愿意把心事向父母倾诉的,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往往是最后一个知晓的。更

11、何况90后和60、70后的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存在差异,留守学生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隔阂。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留守学生漠视亲情,造成心理扭曲,做出极端的事来。班主任首先要引导留守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所以做子女的要理解更要支持,也要明白:只有自己在家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让父母在外安心的工作。还可以通过观看“感恩父母”的专题片、父亲节和母亲节活动让孩子理解并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节假日和父母生日建议他们给父母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增进感情。老师也要多和家长联系,肯定孩

12、子的点滴进步,再由家长转述给孩子,让留守儿童知道,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的爱会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据我调查,对于照顾生活起居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等,有不少留守学生对他们的管教根本不放在心上,有的甚至产生逆反情绪,对其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这种现象主要还是隔代的溺爱和娇纵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单方面从家长入手,效果甚微。班主任可以通过谈话、周记、主题班队活动向留守学生渗透,要告诉他们,爷爷奶奶辛辛苦苦带大他们不容易,在家要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对于他们的要求能接受能做到的就用心去做好,不能接受或不能做到的,也要先应承下来,不能和他们翻嘴赌气。人心都是肉长的,很多留守孩子内心

13、都能体会长辈的好,老师只要合理引导他们正确表达和相处,他们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四、异性关系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少男少女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一高峰期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低年级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到初中二三年级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再到高中阶段对异性的追求和爱恋。这些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身心逐渐成熟的必然,家长和老师都不必大惊小怪,如临大敌。但要让这种心理健康的发展,对留守儿童异性关系的处理必须慎之又慎。我接触过一些被老师和同学冠上“谈恋爱”帽子的留守学生。有的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逐渐与身边走得比较近的“哥们”逐渐发展成所

14、谓的恋人,有的对班上学习和相貌都比较突出的异性表现出强烈的好感,还有的甚至只是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生羡慕而效仿如此等等,都源于青春期特殊心理和留守儿童渴望被爱心理的共同作用。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很纯洁,也轰轰烈烈,信誓旦旦,可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可见这类感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青春期的异性之间相互的吸引和欣赏。对于这种学生,班主任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如果处于萌芽阶段,可以组织外出游玩、文艺汇演、男女同座等消除男女生之间的神秘感,转移注意力;如果正在发展阶段,老师可以真诚的和他们双方分别交流,了解双方的想法,同时也要把自己的看法和工作经验告诉他们。无论他们会怎样发展,都要选择尊重,切忌请家长强行打压

15、,反而要将影响降到最小。对于留守女生,班主任要对其进行自尊自爱教育,因为他们节假日容易从网络和社会中认识一些不明身份的社会青年,由于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性格活泼外向的留守女生更要格外关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异性关系里还存在着不少单方面好感的,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酿成惨剧,2012年2月合肥一女生遭男生求爱不成毁容的案例仍然触目惊心,历历在目。所以,对于异性关系的处理,班主任不妨把这个羞于启齿的话题摆到台面上来说,可以进行爱情专题教育。利用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明白真正爱一个人是要让对方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对方幸福,占有式的爱是极端自私的,那样既毁了对方,也毁了自己。正确爱情观的形成将为留守学生异性关系的正确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点滴实际经验。作为教育工作者都会深切的感受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一个孩子的教育远没有“补牢”那么简单。一个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要从培养习惯入手,重在预防,“防患于未然”。只要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异性关系等,留守儿童就一定能初步具备人际吸引力,身心健康成长。 2012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