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01427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下册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蒸馏1在密闭容器中将A、B两组分的理想溶液升温至82 ,在该温度下,两组分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07.6 kPa及41.85 kPa,取样测得液面上方气相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0.95。试求平衡的液相组成及容器中液面上方总压。解:本题可用露点及泡点方程求解。解得 kPa本题也可通过相对挥发度求解由气液平衡方程得2试分别计算含苯0.4(摩尔分数)的苯甲苯混合液在总压100 kPa和10 kPa的相对挥发度和平衡的气相组成。苯(A)和甲苯(B)的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为式中p的单位为kPa,t的单位为。苯甲苯混合液可视为理想溶液。(作为试差起点,100 kPa和10 kPa对应的泡点分别取9

2、4.6 和31.5 )解:本题需试差计算(1)总压p总100 kPa初设泡点为94.6,则 得 kPa同理 kPa或 则 (2)总压为p总10 kPa通过试差,泡点为31.5,=17.02kPa,5.313kPa随压力降低,增大,气相组成提高。3在100 kPa压力下将组成为0.55(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的两组分理想溶液进行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原料液处理量为100 kmol,汽化率为0.44。操作范围内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试求两种情况下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和残液的组成。解:(1)平衡蒸馏(闪蒸)依题给条件 则 由平衡方程 联立两方程,得y = 0.735, x = 0.4045kmol = 4

3、4kmol(2)简单蒸馏kmol kmol即 解得 xW = 0.3785简单蒸馏收率高(61.46%),釜残液组成低(0.3785)4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含量为0.5(苯的摩尔分数,下同)苯甲苯混合液,其流量为100 kmol/h。已知馏出液组成为0.95,釜液组成为0.05,试求(1)馏出液的流量和苯的收率;(2)保持馏出液组成0.95不变,馏出液最大可能的流量。解:(1)馏出液的流量和苯的收率 (2)馏出液的最大可能流量当A=100%时,获得最大可能流量,即 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A、B两组分溶液。原料液的处理量为100 kmol/h,其组成为0.45(易挥发组分A的摩尔分数,下同),饱

4、和液体进料,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96,釜液的组成为0.033。试求(1)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2)若操作回流比为2.65,写出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3)提馏段的液相负荷。解:(1)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由全塔物料衡算,可得 kmol/h=54.55 kmol/hkmol/h=45.45 kmol/h(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3)提馏段的液相负荷6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A、B两组分理想溶液。进料量为60 kmol/h,其组成为0.46(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原料液的泡点为92 。要求馏出液的组成为0.96,釜液组成为0.04,操作回流比为2.8。试求如下三种进料热状态的q值和提馏段

5、的气相负荷。(1)40 冷液进料;(2)饱和液体进料;(3)饱和蒸气进料。已知:原料液的汽化热为371 kJ/kg,比热容为1.82 kJ/(kg )。解:由题给数据,可得 (1)40 冷液进料 q值可由定义式计算,即(2)饱和液体进料 此时 q = 1(3)饱和蒸气进料 q = 0三种进料热状态下,由于q的不同,提馏段的气相负荷(即再沸器的热负荷)有明显差异。饱和蒸气进料V最小。7在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原料液流量为50 kmol/h,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收率为94。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 0.75x+0.238;q线方程为y = 2-3x。试求(1)操作回流比及馏

6、出液组成;(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的总组成;(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解:(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 由题给条件,得及解得 R = 3,xD = 0.952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液组成 由于及解得 q = 0.75(气液混合进料),xF = 0.5(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 联立操作线及q线两方程,即解得 xq = 0.4699及yq = 0.5903(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其一般表达式为式中有关参数计算如下: kmol/h = 25.32 kmol/hkmol/h =111.54 kmol/hkmol/h = 86.22 kmol/h则 8

7、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其组成为0.48(苯的摩尔分数,下同),泡点进料。要求馏出液组成为0.95,釜残液组成为0.05。操作回流比为2.5,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6,试用图解法确定所需理论板层数及适宜加料板位置。解:由气液平衡方程计算气液相平衡组成如本题附表所示。习题8 附 表x00.050.10.20.30.40.50.60.70.80.91.000.1150.2140.3810.5130.6210.7110.7870.8520.9080.9571.0习题8 附 图在xy图上作出平衡线,如本题附图所示。由已知的xD,xF,xW在附图上定出点a、e、c。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在y轴上

8、定出点b,连接点a及点b,即为精馏段操作线。过点e作q线(垂直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连接cd即得提馏段操作线。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绘阶梯,达到指定分离程度需11层理论板,第5层理论板进料。9在板式精馏塔中分离相对挥发度为2的两组分溶液,泡点进料。馏出液组成为0.95(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釜残液组成为0.05,原料液组成为0.6。已测得从塔釜上升的蒸气量为93 kmol/h,从塔顶回流的液体量为58.5 kmol/h,泡点回流。试求(1)原料液的处理量;(2)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倍数。解:(1)原料液的处理量 由全塔的物料衡算求解。对于泡点进料,q = 1kmol/

9、h=34.5 kmol/h则 解得 kmol/h(2)R为Rmin的倍数R = 1.70对于泡点进料,Rmin的计算式为 于是 10在常压连续精馏塔内分离苯氯苯混合物。已知进料量为85 kmol/h,组成为0.45(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泡点进料。塔顶馏出液的组成为0.99,塔底釜残液组成为0.02。操作回流比为3.5。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苯、氯苯的汽化热分别为30.65 kJ/mol和36.52 kJ/mol。水的比热容为4.187 kJ/ (kg )。若冷却水通过全凝器温度升高15 ,加热蒸汽绝对压力为500 kPa(饱和温度为151.7 ,汽化热为2 113 kJ/kg)。

10、试求冷却水和加热蒸汽的流量。忽略组分汽化热随温度的变化。解:由题给条件,可求得塔内的气相负荷,即对于泡点进料,精馏段和提馏段气相负荷相同,则(1)冷却水流量 由于塔顶苯的含量很高,可按纯苯计算,即(2)加热蒸汽流量 釜液中氯苯的含量很高,可按纯氯苯计算,即 11在常压连续提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0。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进料热状态参数q=1,馏出液流量为60 kmol/h,釜残液组成为0.01(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试求(1)操作线方程;(2)由塔内最下一层理论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m。解:本题为提馏塔,即原料由塔顶加入,因此该塔仅有提馏段。再沸器相当

11、一层理论板。(1)操作线方程 此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即式中 kmol/hkmol/h40 kmol/h则 (2)最下层塔板下降的液相组成 由于再沸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故xm与yW符合操作关系,则提馏塔的塔顶一般没有液相回流。12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甲醇水混合液。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其组成为0.3(甲醇的摩尔分数,下同),冷液进料(q =1.2),馏出液组成为0.92,甲醇回收率为90,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3倍。试比较直接水蒸气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情况下的釜液组成和所需理论板层数。甲醇水溶液的txy数据见本题附表习题12 附 表温度t液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气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温度t

12、液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气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1000.00.075.30.400.72996.40.020.13473.10.500.77993.50.040.23471.20.600.82591.20.060.30469.30.700.87089.30.080.36567.60.800.91587.70.100.41866.00.900.95884.40.150.51765.00.950.97981.70.200.57964.51.01.078.00.300.665解:(1)釜液组成 由全塔物料衡算求解。 间接加热 直接水蒸气加热关键是计算R。由于q =1.2,则q线方程为在本题附图上过点e作q

13、线,由图读得:xq = 0.37,yq = 0.71于是 显然,在塔顶甲醇收率相同条件下,直接水蒸气加热时,由于冷凝水的稀释作用,xW明显降低。(2) 所需理论板层数 在xy图上图解理论板层数 附 图1 附 图2习题12 附 图间接加热 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 由xD = 0.92及截距0.323作出精馏段操作线ab,交q线与点d。由xW=0.0425定出点c,连接cd即为提馏段操作线。由点a开始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作阶梯,NT = 5(不含再沸器),第4层理论板进料。直接蒸汽加热 图解理论板的方法步骤同上,但需注意xW=0.0172是在x轴上而不是对角线上,如本题附图所示。此情况下共需理论板7层,第4层理论板进料。计算结果表明,在保持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收率相同条件下,直接蒸汽加热所需理论板层数增加。且需注意,直接蒸汽加热时再沸器不能起一层理论板的作用。习题13附图习题13 附 图13在具有侧线采出的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如本题附图所示。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组成为0.5(摩尔分数,下同),饱和液体进料。塔顶馏出液流量qn,D为20 kmol/h,组成xD1为0.98,釜残液组成为0.05。从精馏段抽出组成xD2为0.9的饱和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