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40044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钱氏家训中的儒家修身思想 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顾春雨 214145 0-13656195051 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朝,钱家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当代,更有诸多大家名流光灿各界,除钱学森外,还有钱其琛、钱正英、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等等;即便在全球各地,也不乏钱家翘楚。据统计,当代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遍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钱氏家族取得的这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一本叫钱氏家训的小册子。这本小册于2008年在钱氏堠山支宗谱里发现,文字不足一千,尽管篇幅不长,但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汇集了作者也就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

2、吴越国王钱镠奉行一生的处世经验。正是这个家训连同他的十条遗嘱,在钱家代代相传,成为人才代出的不竭动力。 细读钱氏家训,不难发现其背后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思想,表达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理想。儒家的“修、齐、治、平”,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钱氏家训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就是与“修、齐、治、平”一脉相承的有着严密逻辑的民间版本。 儒家认为,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齐、治、平”的基础是“修”。有了高尚优秀的品行,才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敬业乐群,才能舍身取义、急赴国难、维护统一,才能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昂扬向上,才能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爱民利民。而钱氏家训中对个人修身的阐述可

3、谓内容丰富,无不折射出儒家文化的璀璨思想。 一、发愤苦学,锲而不舍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在儒家文化中尤其推崇读书,学习是做人、做事、做学问之始。钱氏家训中对学习的重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纵观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篇,篇篇都谈到读书、学习。“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兴启蒙之义塾”,“兴学育才则国盛”。从学界泰斗钱钟书、国学大师钱穆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无不是发奋苦学,锲而不舍而得此成就。钱钟书文革期间被迫害到东躲西藏,他们从家中“逃亡”,先是在女儿钱瑗的学校宿舍住一些时候,以后又住到办公室。一间“陋室”

4、,到处是书架,屋内已局促得难以立足了,可墙边行军床边是一张书桌,窗旁还是一张书桌。关押期间在牛棚里负责看管农具,即便如此狼狈,依然手不释卷,体现了钱氏读书至上的家族传统。 二、涵养省察,慎独自律 家训中的“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出自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程颐撰文阐发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句箴言以自警。 “勿忘”、“宜佩”反复强调的一个道理就是,修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心血来潮做几件好事就能成功,它必须经过一番真心实意的实践和磨炼工夫,实现做人品格与精神境界的提升,需要经常省察反思,时时慎独自律。家训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能改

5、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这些道德行为准则在家族里代代相传,成为钱家人内心深处自讼自审、慎独自律的积极过程。 三、推己及人,仁爱之心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钱氏家训中对仁爱亦有多处描述:“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鸿山七坊桥的怀海义庄就是族内的慈善机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钱穆及其兄弟、钱伟长都是因家贫在义庄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的。 钱氏不仅族内欢愉友爱,与邻里亦和睦相处。钱学森的母

6、亲章兰娟,是杭州富商的女儿,因其父欣赏钱均夫的才华,便把她许配给钱均夫。作为传统女性, 她善女工, 随手绣出的金丝珍珠绣被传为杭州一绝, 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作为一位母亲,她严格教子,时时注意以身作则。她带儿子走在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她心存善良,对家中仆人尤其仁厚。她的贤淑每每让儿子如沐春风。 四、特立独行,不唯上唯尊 孔子主张“当仁,不让于师”, 主张为学要有独立见解,大事大非面前讲原则。平时生活中讲谦让、礼节、恭顺,亲亲忠君,而在事关道义的情况下,应敢于谏、诤、辩。钱氏家训提出“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就是教导子孙要特立独行,不唯上唯尊,坚持原

7、则,信守道义真理。1957年,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党披肝沥胆,忠直进言,横遭批判。文革期间钱钟书对待那些大人物,从来持守着不趋炎附势、不谄媚、不势利的处世原则,直接拒绝江青的拉拢,拒赴国宴,导致家无立锥之地,体现了钱氏家族的铮铮傲骨。 钱氏家族中的儒学思想还有很多很多,如“执法如山,守身如玉”,“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家训中所表达的荣辱不惊,穷达不变,修睦讲信,和平相处,私不害公,利不害义等等,这些都能在儒家学说中找到注解。 钱氏家训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钱镠

8、及治下的吴越国即是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代表作,钱镠身后一千多年钱家子弟的人才辈出更印证了钱氏家训的生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钱氏家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这个价值多元化却又混沌的时代,认真从钱氏家训中寻求现实生活的注脚,思考钱氏家训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蕴含的个人抱负和社会理想,会有助于我们理清思绪,摒弃迷茫与混乱,或许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明淡泊之志 养浩然之气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蕴含,更有诸葛亮志存高远的精神

9、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干部,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涵养深厚的印象,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与不学习的干部相比,往往有明显的区别。一个不学习的干部,决不可能做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清醒与坚定,决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决

10、不可能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思深虑远、处变不惊,也决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来积聚人气、开拓事业。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这是管方向、管长远、管本质的学习。有些人之所以 “翻身落马”,不注重学习,导致信念上的动摇、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二是要开阔知识眼界。事业无穷期,学习无穷期。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认为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不能认为自己经过院校培养,有较高的学历,知识化、专业化已不成问题;不能认为自己有实际工作经验,底子厚实,学不学关系不大。三是要密切联系实际。立足实际,弄清上情、掌握下情、联系国情

11、和世界发展大背景,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发展对策和根本实践,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和发展实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远。清廉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高远是领导干部的境界所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登高望远。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种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养,没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怀,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可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12、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不能忘了是革命先辈给了成长成才的空间,不能忘了是党和人民给了执政一方的权力。我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决不能丢,思想境界决不能低,精神气节决不能废。一是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掌权为民。任何时候都不忘艰苦奋斗,任何地方都不忘民生民本,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珍惜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二是要涵养淡泊,甘守宁静。清代学者胡达源说:“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各级领导干部要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大度,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公心

13、,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三是要经受考验,廉洁自律。俗话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因一时侥幸而饮恨终身,不能因盲目攀比而心态失衡,不能因不拘小节而以身试法。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管住自己,管住身边人,维护自身形象以是维护党的形象。三、勇于开拓,敢于作为。诫子书中说得好:“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肩负改革发展光荣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不管处身于何种工作环境、何种工作岗位、何种工作条

14、件,不管自己的年龄、资历、经验、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对自己能力方面的严格要求。一是要创新执政理念。为政一方就是要对一方的民生负责,对一方的资源负责,对一方的发展负责,既要立足当前求发展,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二是要坚持集思广益。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一个人的见识总有不足,领导干部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三是要力求开拓创新。破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上求突破;破除瞻前顾后、裹足不前的“等靠要”观念,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上下功夫。要把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他山之石

15、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做事而不“作秀”,为民而不扰民,惜民力、解民难,办实事、求实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处世格言了,而且被很多人用于个人休养时的自我劝诫。我知道这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但并不确知其出处。在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作论语别裁后,读到了这篇诫子书,不由得为

16、诸葛老先生的高瞻文思赞叹。原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仅仅是其为我们奉献的处世为人思想的一个片断,还有更为完整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我之前未曾见识的。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他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寥寥八十几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美玉,读来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所做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的如此深切。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诵读诫子书,我有很多收获。诸葛亮通常被视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思想里,最为国人推崇的主要思想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