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39759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推进全县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意见 为扎实稳步推进我县“十三五”时期民兵调整改革落地落实,依据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检查考评标准、陕西省军区深入推进全省民兵“十三五”调整改革落实的措施,制定本意见。 一、坚持党管武装 (一)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各镇(办、中心)要把加强党管武装作为一项政治制度来落实,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履行,把武装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统一管理、统一谋划、统一考评、统一奖惩,切实在抓根本、管方向上出实招,在解难题、办实事上见成效。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委议军会或武委会例会,总结研究工作,安排部署任务,协调解决武装工作的重大问题。每

2、年开展1次军事日活动,学习国防法规和军事知识,体验军事生活,增强国防观念。党委书记每年向上级党委、政府、军事机关进行1次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对民兵工作经费的保障,要统一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形成逐年递增机制。 (二)建立军地联合工作机制。针对军地合力不够,人武部单打独斗抓民兵工作等问题,建立健全军地联合安排部署、检查督导、考核评估等民兵工作机制。每年1月底前,组织召开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军地联合部署会议,组织业务培训,安排部署任务,明确建设标准,联合制订下发民兵组织整顿年度工作方案;2月底前,成立或调整补充民兵工作军地联合领导机构,明确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按照月度巡查、季度督查、年度总结的原则

3、,开展民兵工作联合检查考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规范专武干部选配和交流。认真落实陕政联201586号陕西省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实施办法的文件规定,专武干部选调对象应当具有公务员身份,担任武装部部长的应当从事过武装工作或有相关任职经历。新录用的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应当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任职培训,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同时严格按照县委议军会通过的专武干部任用程序,组织实施专武干部选配和交流。 (四)不断提高基础建设质量。按照“管用、实用、够用”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正规化建设成果,加强基层武装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到布局合理、整洁美观、规范统一。基层武装部应当设有单独的办公室、战备器材室、青年民

4、兵之家(可与各(办、中心)镇会议室或文体活动室结合),民兵连有办公室,有活动场所。室内各种设施严格按照三原县基层人民武装部基本建设标准中明确的要求配备,做到设置科学、整洁美观、齐全配套、摆放有序。按照一年抓建5个基层武装部,三年过一遍的计划,持续推进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 二、抓实组织建设 (五)全领域开展潜力调查。扎实开展潜力调查,准确掌握辖区适编人员及新社会组织及各类民间专业救援力量、志愿者队伍底数,各类企业、新社会组织、行业系统、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等适编单位,以及适编装备等潜力资源底数,准确掌握18周岁至35周岁男性潜力底数,2月下旬组织潜力数据集中会审。 (六)全方位对接编

5、建任务。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召开国防动员委员会各专业办公室和驻地现役、预备役部队参加的后备力量建设任务对接会,统筹区域内各支力量编组,防止和克服基干民兵队伍与预备役部队、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争兵员、抢资源、一兵多编等现象。 (七)统一推进后备力量建设。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对接,将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在力量建设、组织指挥、情报共享等方面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对接机制。3月底前,完成民兵应急力量建设、保障和管理使用等应急管理保障措施和可行性方案。 (八)严格落实各项指标。全县基干民兵专业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达到70%,党员比例、转业退伍军人比例达到30%,技术

6、岗位人员专业对口率达到80%,反恐维稳队伍占应急力量比重不超过30%;防空队伍对空抗击力量规模不超过防空队伍总数的1/3;县域范围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编入基干民兵普通岗位人数所占比重不超过10%;全县新质力量比例达到20%以上。 三、加强政治工作 (九)统筹抓好民兵政治工作。2月底前,拟制下发民兵政治工作指示,统筹部署民兵党组织建设、政治教育、民兵干部选配任免、先进典型宣传、民兵权益保障和“双争”活动等工作;统筹推进民兵心理战、法律战、舆论战分队建设;统筹开展民兵建设宣传教育,指导基层单位抓好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开展,利用报刊、广播、影视和网络、微信等手段开展民兵思想政治教育。 (十)确保民兵政治纯

7、洁可靠。加强基干民兵队伍预建党组织建设,排以上基干民兵队伍预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抓好预建党组织作用发挥,按规定要求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党日活动和党课教育等。出台基干民兵预建党组织相关规定,明确基干民兵预建党组织领导管理关系、组织生活制度,以及将民兵党建工作纳入军地党建一并筹划、纳入各级职责范围共同抓建等内容要求。同时抓好民兵政治审查考核,坚持标准,严把准入关。 (十一)规范有序落实民兵政治工作。筹划安排民兵政治教育,落实民兵组织整顿、军事训练和执行任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安排指导各级组织民兵参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活动。结合整组工作,抓好各镇(街道)武装部长参加同级党(工)

8、委、民兵连长进村(居)委“两委”工作。3月中旬前,统一规范下发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档案民兵干部档案基干民兵档案格式要素。 四、强化练兵备战 (十二)加强民兵战备工作落实。紧盯实实在在这个唯一的目标下功夫。各编兵单位要将县委下达的编兵要求落实好,鼓励在编人员积极参加民兵组织,加强在编人员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从意识。各镇(办、中心)要实现“四个有”,即有一个教学骨干、有一个组训能手、有一套应急装备、有一批保障器材。把真训实备贯穿全年,从领导到部署,每名同志都要自觉投身练兵备战的实践中来,彻底摒弃过去那种民兵无用、民兵过时的错误思想,共同经历一个从认为不可能到没有不可能、从感到不习惯到习惯

9、了很自然的过程。 (十三)创新实践组训模式。针对民兵集中轮训、在岗训练、对口帮训职责分工不清晰、组织流程不规范、各项保障不明确等实际,6月底前,指导依托事业、国企、非公企业不同性质的编兵单位进行民兵在岗训练试点;7月中旬前依据民兵在岗训练组织实施办法、民兵对口帮训组织实施办法,规范组训时机、职责分工、训练内容、组训方式、检查考核、各项保障,全面推开落实。 (十四)全面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按照军委统一部署和省军区、军分区群众性练兵比武总体方案,组织专武干部、民兵分队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上半年,结合年度训练持续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通过普及性岗位小比武、小竞赛活动,层层选拔民兵训练尖子。三、

10、四季度,采取分系统、分领域、分点位的方法,突出指挥员应急处置、民兵建制分队遂行任务行动和专武于部岗位能力为重点的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 (十五)严格执行民兵管理使用规定。从严控制集中居住和管理的常态备勤民兵分队,落实民兵动用相关规定,防止发生违规用兵、动用民兵参与涉及企业利益各类经济活动、纠纷处置以及其他与民兵身份不符的任务等问题;每季度按时上报民兵动用情况,参加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援等重大行动用兵,按规定及时上报。 五、优化保障措施 (十六)将镇(办、中心)武装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针对我县基层武装部没有专项经费,每次组织活动都必须向上级请示,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特别是去年民兵整组工作,由于经费不

11、足造成的民兵整组工作推不开、人员编不实、整组资料不健全问题非常突出。依据陕政联201586号陕西省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建立基层人民武装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镇(办、中心)要把武装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 (十七)融合军地资源推进民兵装备保障。落实应急队伍装备配备和一队多用、一专多能要求,协调将应急专用装备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统筹保障,人武部向地方政府提报应急装备保障需求。采取统一调配、预征预储相结合的方式搞好专业、特殊队伍装备配备。2月底前,指导专业性强的队伍依托社会或企业资源预征预储军民通用装备,3月底前,统一规范预征预储制度机制、检査验收标准;指导依托编兵单位预编预储军民通用装备器材,与权属单位签订预编预储协议,建立完备的预征计划。 (十八)提高民兵综合保障效益。健全参加军事训练、演习演练和战备执勤、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五类军事活动(行动)的伤亡保险、奖励优待、履职补助保障机制。集中为参训民兵办理保障卡,建立一兵一号一卡,贯穿整组、训练、使用全程,纠治虚假编兵、重复编兵、编训不一致等问题;统一建立基干民兵在参加军事活动(行动)期间伤亡保险制度,吸引激励民兵,强化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发挥民兵干部骨干组织领导管理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特种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