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39515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披沙拣金,去粗取精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和审答规范一、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基本方法1有关归纳、概括知识的概述阅读理解文章,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甚至有人这么说: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归纳、概括能力上。归纳、概括能力是考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谈到归纳内容要点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归纳和概括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意思。归纳和概括的含义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所谓归纳,就是从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在共同点里总结出带有共同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要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由此

2、看来,概括有时要用到归纳的办法,但又不等同于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所谓“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归纳内容要点要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能条分缕析,说明它有几层意思,并能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对内容要点的提炼概括过程就是理解分析综合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如何,标志着对文章内容准确理解的程度如何。2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

3、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3)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在考试过程中,更多的是借助相关的词句标志来归纳、概括。由于概括能力试题突出了对文章首句、结尾句、中心句、关键词句等方面的考查,在多数情况下,文本中都会有一些词句在归纳内容要点时是可以利用的。这些标志性词句往往具有很重要的提示概括作用,常常是提炼段落层次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

4、心思想)的依据,给我们找准答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答题时,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并反复地进行品味和揣摩,就能省时省力,迅速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和分析层次结构所利用的标志性词句是有异同的。前者利用的是表现文章内容方面的词句,后者利用的是与层次结构有关的词句。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包括文章的标题、重要的词语、段落中心句、首括句、概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等。它们往往与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因此,在归纳、概括阅读题目时,应留心这些词句,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拿文章的标题来说,它一般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标题所反映的内容信息,就抓住了全文的主

5、要内容。在一些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尤其重要。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比较省力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这叫作联词归纳法和摘句归纳法。一些局部概括题目,需要概括回答的问题,如要求考生从某一段话中,或者从几段话中归纳出作者的观点、被描写物的特点等,都要注意一些相关的语句。二、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的审答规范1掌握答题的基本要求:准确、全面(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

6、,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来源:学科网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

7、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节选自邓琴纸上故乡)1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答:

8、_答案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要扣住语句中“精神层面的影响”来回答此题。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领起本段最后一句“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下一段“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这些句子中抽取关键词作答即可。精要点拨“答准答全”,不仅是对文本信息题的要求,也是对整张试卷的要求

9、,反映了一种答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也很复杂,它对答题者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里,我们只能从微观的角度,从做题实践当中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便考生逐渐达到“答准答全”这一要求。1注意筛选的范围来源:学科网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这时,确定筛选范围对于答全要点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要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2注意内容的层次当筛选范围确

10、定后再出现答题要点不全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有关了。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采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试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来源:学科网ZXXK4要有“因分赋点”意识这种题不像其他题1点2分,而多数情况下是1点1分,甚至答满6点才得4分。因此要根据

11、分值的多寡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2有针对性地掌握三种具体题型的审答规范来源:学科网ZXXK(1)思想感情概括题(2015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12、。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节选自范烟桥太湖碎锦,有删改)2该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该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概括要点和理解作者感情。回归原文进行分析是关键,该段是总分结构,311句具体阐述

13、,特别是第9句是答题的关键。感情的表达主要蕴含在作者对太湖美景的描写和最后一句对太湖人的直接赞美中。精要点拨对散文思想感情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情感的分析概括,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2013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这类题往往直接要求概括,如上面的2015年高考四川卷第16题,有时要求梳理、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等。答题时首先会从文段中摘引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其次,对无法直接提取的文字,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概括。另外,要会根据人物所碰到的人或事来进行推断。答题时还要注意使用相应的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期望等;有时情感是复杂而变

14、化的,也要予以注意。(2)特点概括题(2013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浙江的感兴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来源:学科网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

15、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3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答:_答案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净脱俗。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精要点拨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的常见题型之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具有怎样的特点(特征)?(2)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