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393683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10月月考20201008(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内环境中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2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

2、主要由组成B和成分与含量的主要区别是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D中的水可以直接来自4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5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调节途径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乳酸过多时,HCO、HPO等会参与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6.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

3、,正确的是( )A. 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只存在神经调节一种方式B.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C.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结果D. 人体发生组织水肿是组织液中水分大量渗入细胞内造成的7.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B. 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

4、发育C. 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将少相关D. 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8下列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日不见的老朋友很快叫出对方的姓名9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甲表示该部位的细胞膜结构,图乙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K从细胞膜侧移动到侧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有关Cbc过程中,大量的Na从细

5、胞膜侧移动到侧Db点时,细胞膜侧电位比侧高10人接受指令能迅速抬腿,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也会迅速抬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抬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两种抬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相同C两种抬腿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D参与两种抬腿反射的神经元数量相同11.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 mV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12如图是用甲、

6、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的指针偏转,乙的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的指针偏转一次,乙的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的指针维持原状,乙的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的指针偏转一次,乙的指针不偏转13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某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刺激III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B.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C.若刺激II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

7、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I处,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14关于人脑各部分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错误的叙述是( )A大脑皮层有许多调节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B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功能C脑干内有体温调节等低等中枢 D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15.在冬天滑雪时,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正确的表述是( )A. 同学们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B. 到寒冷环境中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减少C. 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D. 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形成冷觉16.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

8、、靶细胞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 B. C. D. 17吃饭后,人体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如图,下列选项能与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B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胰岛素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18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B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起促进作用,过程起抑制作用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9.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

9、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B.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C.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 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20.“甲亢”往往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细胞内有丙酮酸的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导致的。根据这一事实,“甲亢”患者会出现的症状是( )A. 吃的食物多,肥胖B. 吃的食物少,消瘦C. 吃的食物多,体温高D. 吃的食物少,体温低21下列对体液调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激素能使靶细

10、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动物都能进行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BCD22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据说在沙漠中可以17天甚至更长时间不用饮水。如图为其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23.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

11、节B. 性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分别符合图中方式甲、乙C. 兴奋在M处是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 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24.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种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 激素调节 C. 体液调节D. 免疫调节25.201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控制机制。他们研究发现果蝇中的period基因有活性时,转录并翻译出PER蛋白。另一种timeless基因也参与了生物钟的调控。夜晚,该基因表达的TIM蛋白与细胞质中累积的PER蛋白结

12、合,进入细胞核抑制period的活性,形成了昼夜节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其控制中枢在大脑皮层B. 机体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 PER和TIM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孔对大分子的进出具有选择性D. 控制TIM合成的timless基因突变后,个体将可能无法感知外界环境的昼夜周期变化26.图示果蝇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某些基因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染色体1、3、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 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若该

13、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27.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假说B.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D. 格里菲斯是第一个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28. 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 比值的是( )A. 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B. 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C.

14、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类型之比D. 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半保留复制二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量之比29.在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的病毒B. 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检测到32P,但不能检测到35SC. T2噬菌体可利用培养基中含35S的氨基酸合成子代蛋白质D. 该实验要将每个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DNA用32P标记3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是基因突变B. 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 人的心肌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多对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ccccccccccccccccccc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二、非选择题(40分)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