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小学生.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392400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关爱小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关爱小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关爱小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关爱小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关爱小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关爱小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关爱小学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关爱小学生 传统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升学率,使师生间关系严重失衡,教师一味地用“管制、训斥”的方式去“烫平制服”学生,表面上看学生是“驯服”了,不再“顶嘴”了。可是我们忽视了最关键的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心与心的坦诚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只停留在表面上,怎么可能从根本上去塑造人呢?又怎么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只有引导学生“见不贤而内自省”,在接受教育时能够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教育变成自身需要,教育才是成功的。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

2、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那么如何对小学生关爱激励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1、细心观察。注意观察小学生在学习、交往、生活中的行为、个性和情意表现,一旦发现他们有自卑、焦虑、抑郁、惧怕、孤独等现象,要及时关怀和援助。从多方面了解其造成原因,为进行有效的辅导与帮助提供依据。2、.疏通情绪。学生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妨碍教师对他们的辅导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辅导应从疏通情绪开始。正如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

3、活在他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教师应通过种种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表达对其爱意: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轻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将淤积在心头的忧闷情绪宣泄出来。这种宣泄不仅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和轻松,而且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3、引导认识。研究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还很低,他们往往把老师作为真理的化身,把老师视为万能的象征。在他们心里,老师什么都会,老师说的肯定没错。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面、积极地

4、看待自己的经历,把它视作个人成长中的一个挑战和契机,要通过不断的提问、面谈、讨论等手段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改变认识,勇敢面对现实,提高自信心与自助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领悟相结合,重视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低年级老师经常给学生听写生字,听写后,老师一个一个地检查。如果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听写、互相检查,自己认识真伪,摆脱对教师“神”一样的信赖。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无论对周围的同学、对自己、还是对自己最崇拜的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由于学生独立性发展,使得不少学生显得不太有的听话了,对教师不是十分敬畏和崇拜了。这时教师要通过价

5、值导向、实践体会、行为指导、自我评价等方法激励学生走向健康的自我,走向自我的健康。整个过程,教师要多一些提问,少一些评论;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助人决策,少替人决定,以促进学生自助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成长。否则将剥夺小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4、真情走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里复杂的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老师如能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扫除学生不良的心理障碍或品行,

6、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老师在家访学生中,可以做到:初接班时全面访。这里的初接班不仅仅指班主任,也包括其他任课老师。新接到一个班时,新面对一批学生时,通过家访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以便和家长共同制定有利于发展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个别学生经常访。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或是学习困难或是自由散漫或是行为拙劣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难教育,而恰恰是非常需要老师教育的,如果老师能与家长保持联系,协同一一致,共同教育学生,则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访。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不明原因学生却不到学校上学;不明原因学生突然情绪低落

7、;不明原因学生成绩有大幅度下降等等。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及时家访,与家长沟通,弄清问题的原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可以抑制问题的恶化,而且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5热情关爱。一般来说,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会显得内向、紧张、怯懦、退缩。教师除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外,还应时时处处给予热情的关怀,使之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在班级活动中,让他们充当各种角色,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多向他们提问,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及时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创造温馨的外部社会环境,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尽量给予其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条件;教育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友善的态度。关

8、键是教师必须具有爱心,敏锐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采取艺术的施爱策略,把持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高姿态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才能燃起学生前进的动力。现在独生子女难教育,难就难在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个性上,特别是情感的冷漠。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多做情感的投入,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平日里,在班级里开展“同唱生日歌”、“互帮互学”、“为同桌找优点”等活动,让同学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幸福。有人说:“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播下“爱的阳光”,不洒下“激励的雨露”,让孩子们健康、自信、快乐地成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