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艾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38994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艾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灸艾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灸艾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灸艾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灸艾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灸艾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灸艾注意事项.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

2、方,再灸右方 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

3、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

4、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艾灸的各种反应 由于每人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1、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

5、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6、。 3、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 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4、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

7、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6、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

8、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艾灸(之一:隔姜灸) 取 穴: 常用穴:足三里。 操 作: 双侧均取。先取准穴位,用龙胆紫药水作标记。然后在穴区分别置放一块直径1.5,厚约23mm之圆形生姜片。艾炷为底面直径1之圆锥形,每粒重350mg。置于姜片上点燃。灸时以不灼伤皮肤为度,当感到灼热时,用手轻拍穴区周围皮肤或将姜片提起少许。每穴灸七壮。每日灸1次,灸6次,停灸一日。连灸三个月为一疗程。 效 果: 共观察61例年龄为5578岁的健康老人,作为期三个月的隔姜灸后,发现不仅具有改善免疫功能多项指

9、标及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而且灸后,老人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之便秘、纳少,以及由于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失衡所引起的神疲、头昏、多梦、夜尿频数及耳鸣等症状,均有改善,表明该法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起到抗老防老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本法亦较为简便,可由医生标明后每天请家属施灸。 (2)本法一般适合于健康老人,如伴有其它病症,须辨证加穴。年龄不必拘泥,建议可每年灸23个疗程。 艾灸(之二:温和灸) 取 穴: 常用穴:神阙、足三里。 操 作: 每次均取神阙、双侧足三里穴用清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10min,以局部红润为度。隔日施灸1次,二个月为一疗程。 效 果: 共观察50

10、例年龄为6092岁的健康老人(排除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和急慢性感染),证明艾灸能延缓老年人对近事记忆力的减退,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以及延缓视调节功能、骨骼肌老化的速度。 注意事项: (1)对于高龄老人,每穴施灸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5min。 (2)其他同隔姜灸。 艾灸(之三:隔药饼灸) 取 穴: 常用穴:分2组。(1)膻中、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2)大椎、肾俞、脾俞。 操 作: 药饼制备:黄芪、当归、补骨脂、仙灵脾、大黄、丹参等。上药研末,过120目筛,临用前用80%酒精调匀,用药饼模压成直径3cm、厚0.8cm药饼备用。艾绒制成重约1.2g的园锥形艾炷

11、。 两组常用穴交替应用,每穴灸3壮,隔日1次,24次为一疗程。 效 果: 共观察223例,结果显效56例,有效130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83.4%。 受试者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夜尿频数,健忘失眠等症明显改善,精神充沛,感冒减少。衰老积分降低。 注意事项: (1)本法每一疗程约灸264壮艾炷,每年以灸二疗程为宜。 (2)本法较适合以阳虚较为明显的老人。亦可用附子饼代替药饼。即以附子粉2.5g,配黄酒2.5g,压制成直径2.5cm,厚度0.5cm的药饼,灸之。 艾灸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

12、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4.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再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13、,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容器内,以便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避免烫伤和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

14、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服用温水。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时需在家人陪同或监护下进行,避免发生意外。 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

15、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灸法绿色养生疗法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十而立要艾灸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生保健灸哪里 灸疗,人体有几百个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