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38743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句教学设计【教材说明】:绝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杜甫草堂外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折射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这首诗的观察顺序,一、二句是由低到高,三、四句是由远及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绝”和两个多音字“行”、“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重音、韵律、意境和美感。过程与方法:范读、朗读、配乐读、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欣赏体会诗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展开想象,体会诗意,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

2、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重音、韵律、意境和美感。【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欣赏体会诗意,感受作者的愉悦心情。【教法】:1、讲授法介绍时代背景与李白、杜甫的不同风格。2、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重音、韵律、美感。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学法】:1、反复诵读,读出诗的意境和美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积累内化,提高语文素养。2、图文结合,大胆想象,深入感受诗蕴含的美,体会作者的愉悦心情。【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或挂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13课古诗两首第二首绝句。、二、初读,试说诗意。请同学们自己将这首诗读几遍,然后同桌两人比赛读

3、,看哪个读得更正确、流利。比完之后,再相互试着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板书: 绝 句 杜 甫 两只黄鹂呜翠柳 , 一行白鹭上清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老师黑板上写的这首诗。教写生字“绝”和纠正两个多音字“行”和“泊”。强调写字时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要多笔少画、写错别字。三、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1、对比简介“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2、杜甫创作这首诗的原因:一是“安史之乱”刚平定,人民暂时安定,他自己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杜甫草堂,心情轻松舒展,二是因为他被草堂附近的大好春光所吸引,大家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幅绝美的春光图。四、欣赏美图,学习诗歌,展开想象,体会

4、美感。1、你看出这是什么季节?(早春)从哪看出来的?(柳树)柳树什么颜色?(翠绿)翠绿是一种什么样的绿?(新鲜、闪亮、富有生命力的绿)翠柳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让我们想起贺知章的咏柳。2、你还听到了什么?(黄鹂清脆的叫声)它们在干什么?(可能在对话)想象一下那它们可能在说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起来对话。它们还可能在干什么?(唱歌)它们唱的什么歌?谁能给大家唱唱?3、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窜出一行鹭鸶,直冲蓝天而去。这里为什么用“一行”而不用“一群”?白鹭多么悠闲自由,广阔天地任意翱翔,作者的思绪也随着它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你们羡慕白鹭吗?那么现在就多学知识长本领,练就一双坚实有力的翅膀长大也

5、可以在理想的天国里展翅高飞。4、这两行作者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写的。5、指导朗读,感受诗歌精美的语言、严谨的韵律、工整的对仗。我们来读读这四个词“黄鹂”“白鹭”“翠柳”“青天”,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四个表示颜色的词。翠绿的柳树配上嫩黄的黄鹂多少清新明媚!洁白的鹭鸶衬托着蔚蓝的天空多么纯洁、明净!这生机勃勃的春天怎能不让人陶醉!你现在心情怎样?这两句诗真美!老师又想读了,欢迎大家提意见。老师读诗,故意读错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指名起来说说该怎样的节奏读?“两个/黄鹂/鸣/翠柳”其中动词“鸣”读重音,在下面打上圆点。指导学生给古诗画节奏线,然后根据学习第

6、一行的方法自己给“一行白鹭上青天”画节奏线、找出重音。画好以后按照节奏和重音来再次读这首诗,要读得轻快、舒畅、欢悦,语调上扬,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第一行的“两个”与第二行的“一行”都是什么词?(数量词)再看看“黄鹂”和“白鹭”都是什么?(鸟名,名词),“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这在古诗里面叫对仗,也叫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再来找找这两行还有哪些词语对仗?6、再入图画,体会悠远、安宁。作者怀着畅快的心情回到屋子里想把刚才所见所闻所感用笔记下来,这时另一幅壮观的景象透过窗户映入眼帘,诗中用了一个“含”字,“含”是什么意思?谁来描述一下作者看见

7、远处的什么?(西岭上的积雪)诗里说千秋雪,真的是一千年的雪吗?(不是,“千秋”是虚指,意思是年代久远)大家喜欢雪吗?雪很纯洁、晶莹,它静静地待在远方的西岭上,多么宁静、悠远!最后作者收回目光,视线落在门口停泊的船上,这些船可能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也可能是将要去东吴的。但是在一年前国家尚在战乱时,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安静祥和的景象,所以作者写船其实是因为他渴望这种安宁、平静、祥和的生活,他也希望国家永远和平、人民安居乐业,说明他也非常爱国家爱人民。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自己用铅笔给三、四行画上节奏线,找出重音,并试着读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起来读读。同样找出相互对仗的词语

8、感受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底。这两行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情。诗人按照从低到高、由远及近的顺序将四个独立的景色连缀成一幅完整的画卷,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描画出一幅清丽明快、生机盎然、意境悠远、开阔舒展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喜悦的心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五、多形式诵读,深化情感,试换诗题,讲解“绝句”。老师想用快板的形式来读这首诗,但老师只读第一行,下面的请同学来接,看你们接得怎样?“两个黄鹂鸣呀鸣翠柳”,同学们接-我们选一首节奏活泼轻快的歌曲,把这首绝句唱出来。现在我们重新试着给这首诗另起一个题目,小组商量,看哪组起得最好?指名说说。那作者为什么用“绝句”

9、作题目呢?其实“绝句”是诗的体裁名称,并不是诗歌题目。绝句在,也叫截句或断句,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啊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作者是被美景激起了兴致,来了灵感,文思如泉马上就挥毫泼墨写下来,也许是一时没想好题目,也许是因为觉得任何题目都表达不了这首诗的意境,所以就干脆用“绝句”为题,作者那段时间心情特别好,写了四首即景小诗,都以“绝句”为题,这是其中第三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六、拓展延伸,课内练笔。我们今天第一个作业就是课后在网上或者翻阅资料找出杜甫其它的“绝句”摘抄下来熟读背诵。尽情发挥想象将书上这幅春光图用自己的话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美、最生动、最吸引人。【板书设计】: 绝 句 杜 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参考文献】: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