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38650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的课程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 一个环节。新课程倡导的 三大学习方式是当前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竞争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采用较多的形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我们在学习先进中学教 学 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具有本校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我们着重探索了在课堂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合作 学习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通过实施小组合作

2、学习,觉得教学氛围宽松了、和谐了,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它“时,却又发现很多隐藏在“美丽”背后的一些问题。如果对合作学习方式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必然会使这一学习方式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以下是我们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及问题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有许多优点,如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学习,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改变了过去课堂“一潭死水”的现状。但是反思课改以来的

3、中学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又存在着摆空架子、缺乏实效性等现象。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导致合作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热闹非凡。仔细一看,这“空前的热烈”背后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而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阵”。有的搞“一言堂”,小组中优秀者滔滔不绝,后进生却成了陪衬,甚至整节课一言不发,充当听众,即使有不同见解也不会受到重视。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目前,合作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低效状态,这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二、中学历史课合作学习的对策为了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

4、的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1、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应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的学习状态,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等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内学生分到各组,分组要做到全班各组人平均成绩大致相同。这种分组方式可以通过竞争调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组内学习的合力。例如:在探究“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主题活动时,教师设置出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各小组谈出自己的看法。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取长补短,相互肯定好的说法否定不合理的说法。通过交流,学生获得丰富体验,最后形成小组的共识,解决了单靠个人能

5、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2、 精心编制符合学生认识实际的导学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尽可能准确的将所学内容分解,设计恰当的认知坡度、梯度和学习方式,并跟着详尽可操作性的活动安排,形成一套完整的导学案,然后组织学生高效的自学与合作,避免学生认知过程中无从下手和无效讨论。如在去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把手中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综合利用,把每一课时设计成“学习目标预习与自我检测探讨与提高总结与归纳课堂检测学习感悟”模式的导学案,上课时发给学生,问题就摆在学生面前,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的答案,顺理成章的把学生推进自学与合作的状态。导学案变成了学生自立学习的“指

6、南针”,讨论探索的“探路石”。3、 把课堂放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预习自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过程是最好的独立钻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课本中最基本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深入思考完全能独立解决。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组讨论:课堂讨论是一个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的课堂教学过程,经过讨论的问题,学生往往经久难忘,而且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同时使其在自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得到巩固。经过预习自学环节,学生与教材已经有了基本

7、“对话”,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适时推出导学案中“探讨与提高”题目,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样,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讨论中小组内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碰撞,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出结论,特别要求组长和较优秀的同学不要压制别人的意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从整体上培养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这一内容时,我先让一个学生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接着出示了这样一组思考题:1、这是一匹怎样的马?有哪些行为能反映与证明?2、你有类似小马的经历吗?请列举一件。3、在生活中当你面临这种情况时,你认为怎样才

8、是“长大”,才是“自立”了?显然,这几个问题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动一番脑子才能解决,因此,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热烈,汇报时他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精讲点拨:精讲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讲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特殊性,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环节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对于那些学生展示后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讲,但不是从头讲,而是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讲,对于那些通过合作仍没理解的地方,教师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务必啃下“硬骨头”,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遗漏疏忽的地方,教师还应该再提醒一下,以引起

9、学生足够的重视。这一环节是突破课本重点、难点、关键点的时机,教师把内容讲深讲透,通过精讲点拨,把“重点、难点、关键点”突破。巩固拓展:这一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阶段。教师要在导学案“总结与归纳课堂检测学习感悟”部分设置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练习,通过习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并能熟练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的实践活动中。随着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合作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已成为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合理分组,精心编制导学案并巧妙引导合作学习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小组合作教学也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