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382213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的《无题&amp#183;其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商隐的无题其四第一篇:无题李商隐 赏析和答案你的理由。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8.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 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 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 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 因而古今传诵。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 伤别9.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这是一首伤感离

2、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 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10. 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 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 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11.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第二篇: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评析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3、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衙去,走马兰台如转蓬。李商隐的无题其四李商隐 的无题其四荷听雨的韵 味-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着要 把池中的残荷拔去。林黛玉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 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读到这一节, 我常常觉得诧异,诧异的不仅是林黛玉对残荷听雨意象的钟情,还 有她对李商隐的拒斥态度。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记载了一个叫柳枝 的少女,精通音律,当她听到李商隐的燕台诗时,惊问:谁人 有此?谁人为是?并相约诗人曰与郎俱过。同是多情少女,为什 么林黛玉会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呢?而留得残

4、荷听雨声又有什么特 别的意味,使得她如此留恋呢?李商隐的无题其四留得残荷听 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 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一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 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 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 它的终结。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 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 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 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 席上,这是

5、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 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 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 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 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 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 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 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 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

6、 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 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 次过于轻率的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 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 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 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 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 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 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

7、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 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 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 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 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 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 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 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 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 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

8、是自觉的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 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 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 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 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 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 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 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 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 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

9、。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 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 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 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 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 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 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 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 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 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

10、熬的朝朝夕夕, 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 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 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 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 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 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 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 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 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激情如火,也终将枯 萎消逝,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而

11、虚假背后的悲哀才真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 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是 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往的 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深秋残 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林黛玉之所以能够认同残荷听雨,也是因为她对生命,对爱情的执著 和恐惧。命定的敏感,使得林黛玉过早地窥破了人生的渺茫,过早地 领略到无常的风刀霜剑,但林黛玉就是为还泪而生的,她不能放弃生 命深处的温情,因此,也只能象李商隐那样,在一个过早来临的深秋, 死死守护着那些瑟瑟的残荷。于是我们知道,所谓不喜欢李商隐诗的 宣言,

12、不过为了掩饰自己内心中恐怕被人窥破的恐惧;对残荷听雨 的认同,又将她的恐惧和孱弱无情地泄露出来。这大约就是残荷听雨 的况味吧。第三篇:李商隐无题其四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无题其四作者: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注解】: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李商隐无题其四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李商隐无题其四古诗配 诗意图及赏析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4、度:透过。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6、

13、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李商隐无题其四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文章李商隐无题其四古 诗配诗意图及赏析出自第四篇: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无题四首(其四)李商隐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文章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 读出自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语出自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 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溧阳公主:梁简文帝之

14、女,嫁侯景, 夫妻恩爱。这里代指生活优裕的贵妇。(1)请根据诗意概括“东家老女”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按照古代诗 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 分)(2)这首诗的最后为什么写“梁间燕子”?请结合诗句分析。(4 分)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默认分类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阅读第五篇:李商隐无题 其四“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翻译赏析无题 其四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诗文解释】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 敲响了。梦

15、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 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 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 间隔着万重蓬山。【词语解释】麝薰:麝香熏染。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李 商隐无题 其四“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 其四“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翻译赏析。”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4、度:透过。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赏析】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情人,梦中远别使他悲伤不已,独处的生活寂 寞孤独,醒后更是难以入眠。这首诗深切凄婉,感情真挚。构思精巧, 意境深远,精纯感人,回肠荡气。 本诗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情人的思念。全诗围绕一个“梦”字, 来抒写远别之情。首句凌空而起,次句宕开写景。【李商隐无题 其四“来是空言去 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翻译赏析】文章李商隐无题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