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38083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提纲挈领,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炽热的情感!作者在文中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出示作者的四次赞叹,学生读。) 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好一个安塞腰鼓”二、品读感悟,入情入境 (一) 品读“捶”,感悟场面壮阔。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学生自由读课文)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一百多个后生在疯狂地敲鼓。生:

2、他们敲打腰鼓的场面非常壮阔,非常豪放!师:后生们是怎样“捶”鼓的?请用浪线画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个句子呢?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出示)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发狠、忘情、没命”这三个词语位置可以调换吗?(学生自由读句子)生:不可以调换,因为发狠、忘情、没命写出了后生们捶鼓时越来越用力。师:把你的感受送进这句话读一读。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发狠、忘情、没命”这三个词语要读得越来越重,谁再来读一读。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现“捶”。(学生齐读这句话

3、。)师:后生们还是怎样捶鼓的?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出示这句话)请大家看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句子很整齐。生: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老师把这个句子换了个说法,意思不变,请看。(出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你读原文的句子,你读改后的句子。其余同学仔细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两名学生分别读。)师:听出来了吗?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4、生:我觉得文中的句子很有力。师:是的,课文这样写更能表现安塞腰鼓的豪放、壮阔、火烈。你能通过朗读再现吗?先自己练一练吧。(学生练习朗读。)师: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师: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壮阔火烈的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火烈。(学生齐读。)师: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学生接读: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学生接读: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学生接读:立即变得亢奋了)。 师:表演至此,作者不禁赞叹道“好一个安塞腰鼓!” (学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教师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后面板书“!”。)(二) 品读“隆隆”,感悟鼓声激越。 师:听!(

5、播放安塞腰鼓的鼓声)你脑海里蹦出一个什么词?生:震耳欲聋生:惊天动地生:震撼人心生:气壮山河师:作者是如何写这气壮山河的安塞腰鼓的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第9至第11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师: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生:隆隆。师:(出示:第9、10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连用三个“隆隆?生:这样才能表现鼓声的震耳欲聋。师:这三个“隆隆”怎样读?生:(读三个“隆隆”,声音越来越响。)师:很好,还有怎样的读法呢?生:(读三个“隆隆”,声音由高逐渐降低。)师:从“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响声惊天动地。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响声震撼人心。师:

6、让我们齐读9、10两个自然段,读出鼓声震天,读出心潮起伏。 (学生齐读)师:这鼓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后面再次板书“!”。(三) 品读“搏击”,感悟生命活力。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2至第14自然段,让我们把目光聚焦这些后生们。(生自由读)师: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搏击”,后生们和什么搏击?生:贫穷生:饥饿。师:请看,(出示一组图片:黄土高原、窑洞、陕北汉子)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黄土高原真是不毛之地,生活在这块土地

7、上的人们日子一定十分艰难。生:老天爷太不公平了,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啊!师:是啊,连联合国官员都说,黄土高原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可是(出示说话练习: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战风斗沙,挑水打井,用勤劳与_ 搏击;他们住窑洞,穿布衣,消化的是红豆角和老南瓜,用坚韧与_ 搏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之余擂起腰鼓,用乐观与_ 搏击。)生: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战风斗沙,挑水打井,用勤劳与自然搏击;他们住窑洞,穿布衣,消化的是红豆角和老南瓜,用坚韧与贫穷搏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之余擂起腰鼓,用乐观与生活搏击。师:此时此刻,你想送一个什么词给这些令人敬佩的后生们?生:不屈不挠。生:坚强不屈。

8、生:坚忍不拔。生:顽强拼搏。师:面对痛苦、贫穷、落后,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奋力搏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动,齐读课文12、13自然段。(生齐读。)师:想到这里,作者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教师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后面第三次板书“!”。) (四) 品读“叹为观止”,感悟心灵震撼。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相信这一次你的感受会更深。(教师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师:难怪作者一次又一次赞叹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师:(引读)每一个舞姿都,每一个舞姿都,每一个舞姿都,每一个舞姿都,使人。师:此时此刻,人融进了鼓中,沉醉在声里,人鼓合一了。作者又一次情

9、不自禁地赞叹(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教师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后面第四次板书“!”。)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了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与这充满动感的描写相比,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又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体会体会。 (学生浏览课文开头和结尾)生: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描写静的东西。师:开头和结尾都是静态描写,首尾呼应。全文在结构上是“静动静”。 四、拓展延伸,意犹未尽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像一顶皇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安塞腰鼓只是皇冠上的一颗宝石。祖国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述民俗风情的资料读一读,更多地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