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38042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9月月考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年度高一上学期九月份语文月考试题出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校对人:高一语文备课组答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彳(ch)亍 漫溯(s) 逢(png)孙 夜缒(zhu)而出B、枯槁(ho) 忸怩(ni)青荇(xng) 浪遏()飞舟C、百舸(g) 遒劲(jn)鲰(zu)生 冰屑(xi)悉索D、粗糙(co) 团箕(q)彷(png)徨 叱咤(zh)风云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凄惋迷茫B、惆怅星辉斑澜 檐头瓦菲披荆斩棘C、长蒿书生意气篱墙颓圮 离别笙箫D、榆阴

2、天伦叙乐秋毫无犯 漫江碧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们大可不必让学生一味抒情,一味再现历史,或演译名人,或化用诗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把自己把可爱的青春意态掩饰了,把自己鲜活的思想抛置了。B、

3、为初步缓解中西部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需求的矛盾,2008年至2010年,中央将投资约6亿元左右在中西部地区建设190所左右的特殊教育学校。 C、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D、计划于2010年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相继北美、欧盟之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无能为也矣 D、朝济而夕设版焉6、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且君尝为晋军赐也赐:恩赐 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微夫人之力不及

4、此 微:没有 大行不顾细谨 行:作为失其所与,不知 与:给予 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A、 B、 C、 D、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道之出入与非常也 B、行李之往来C、吾不能早用子 D、沛公居山东时8、下列各项中与“常以身翼蔽沛公”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晋军函陵C、越国以鄙远 D、道芷阳间行9、选出全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以其无礼与晋 大王来何操 若属皆且为所虏沛公安在 为击破沛公军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 B、 C、 D、10、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吾其还也 此其志

5、不在小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如因善遇之11、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与战国策编写体例相同,都属于国别体。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6、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B、关于“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的表达了诗

7、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二、文言文语句翻译(共12分 每句各6分)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三、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下句。(每空1分,计8分)15、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16、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17、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1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怅寥廓,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四、现代文阅读(18

8、分)天地苍茫一根骨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

9、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

10、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

11、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

12、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9、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6分)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生动而传神。C、作为短小精简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写

13、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凸显了人物精神,是人物传记的典型笔法。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20、“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6分)21、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全文,选择两到三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6分)五、表达与创新(6分)22、仿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个事物写一段话。要求符合事理。家在孩子的心中家是一条快乐的大船在人们的心中家是一种温馨的负担 六、作文(40分)23、请以刘邦或者项羽的口吻叙述“鸿门宴”故事的始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