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379659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知识点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大变形。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的限值。4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筑2011。5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和计算应满足下述三项基本原则:在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控制地基的变形,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以免

2、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外观。基础的材料、形式、尺寸和构造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要求,满足上述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求。6.建筑地基设计规范规定对于丙级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但是存在哪些情况时,仍应作地基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在基础上及其附近由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软弱地基上大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7 .对于承受动荷载的基础,则不宜选择饱和疏松

3、的粉细砂作为持力层.以免这些土层由于振动液化而丧失承载力.造成基础失稳8 .根据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的大小,将地基土划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五类。9 .请写出季节性冻土的设计冻深Zd的计算公式Zd=Zo+zs十zw/ze。10 .设计冻深:系采用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11 .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12 .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大干200mm,也不官小干100mmc13 .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调整建筑物的局部标高? 根据预估沉降,适当提高室内地坪

4、和地下设施的标高; 将相互有联系的建筑物各部分(包括设备)中预估沉降较大者的标高适当提高;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净空;有管道穿过建筑物时,应留有足够尺寸的孔洞,或采用柔性管道接头。14 .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沉井基础、墩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几种类型。15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便于机械化施工,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16 .所有桩基均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内容包括哪些?根据桩基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计算;计算桩身和承台结构的承载力;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坡地、岸边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5、;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验算;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17 .桩基由设置于土中的工和承接上部结构荷载的承台两部分组成。18 .根据承台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一般可分为低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19 .根据竖向荷载下桩土相会作用特点,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桩侧与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和分担荷载的比例,将桩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类。20 .摩擦型桩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21 .根据桩端阻力分担荷载情况,端承型桩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两类。22 .预制桩桩体可以在施工现场或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桩位处,再经过锌击,振动,静压或旋入等方法设置就位。2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6、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作。|24 .下列不属于按桩的设置效应分类的是D。A.挤土桩B.部分挤土桩C.非挤土桩D.半挤土桩25 .按桩径大小可以把桩分成小桩,普通桩和大直径桩,其中普通桩的桩径为250mmd800mm。26 .桩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尤其是灌注桩,很容易出现颈缩、夹泥,断桩或沉渣过厚等多种形态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结构工整性和单桩承载力。|27 .下列哪种方法只限于对暴露的桩身进行观察检查A。A.开挖检查B.抽芯法C.声波透射法D.动测法28 .桩顶荷载一般包括轴向力,水平力和力矩。29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材料将发生弹性压缩变形、桩与桩侧土体发生相对位移,因而桩侧

7、土对桩身产生向上的桩侧摩阻力。30 .桩通过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将荷载荷沸给士体。|31 .桩端阻力的发挥不仅滞后于桩侧阻力,而且其充分发挥所需的桩底位移佰比桩侧摩阻力到达极限所需的桩身截面位移伯大得多。32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具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桩周土的抗剪强度,桩端支承情况,桩的尺寸以及桩的类型等条件。33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具破坏模式和下列的哪个因素无关D。A.土的抗剪强度B.桩端支撑情况C.桩的类型D.桩的制作工艺34 .穿越深厚淤泥质土层中的小直径端承桩,细长的木桩多发生下列哪种破坏C。A.刺入破坏B.整体剪切破坏C.屈曲破坏D.局部剪切破坏35 .桩土之间相对位移的方向决

8、定了桩侧摩阻力的方向、当桩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桩侧摩阻力方向向下,称为负摩阻力。36 .引起桩侧负摩阻力的条件是桩侧土体下沉必须大于桩的下沉。37 .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性、不产生过大变形时的承载能力。38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极限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称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39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可将桩视为轴心油压构件;根据桩材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或钢结构规范计算。40 .静载荷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荷稳压,提供反力,沉降观测三部分组成。41 .下列不属于静载荷试验装置的是C。A.提供

9、反力B.加荷稳压C.静力平衡D.沉降观测42 .进行静载荷试验时加载方式通常有慢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等贯入速率法,等时间间隔加载法以及循环加载法等。4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终止加载条件有哪些?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某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下沉降量的5倍;某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或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质量时;当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特殊情况下课按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44.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低

10、承台桩基,当同时满足那些条件时,计算桩顶作用效应时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0-2001)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建筑物; 不位于斜坡地带和地震可能导致滑移,地裂地段的建筑物; 桩端及桩身周围无可液化土层;承台周围无可液化土,淤泥,淤泥质土。45 .桩基础的设计应力求选型恰当,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对桩和承台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对地基(主要是桩端持力层),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不产生过量的变形。46 .在确定桩数时应进行初步估计,此时先不考虑群桩效应。47 .在确定桩数时应进行初步估计,根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当桩为轴心受压时,桩数n可按B讲行估算。AF

11、GA.n-RC.nSD.R48 .在厚度较大的高灵敏流塑粘土中,不宜采用桩距小而桩数多的打入式桩基,而应采用承载力高桩数少的桩基49 .在厚度较大的高灵敏流塑粘土中,不宜采用桩距而桩数一的打入式桩基,而应采用承载力高桩数少的桩基。您的选择是C。A.大,少B.小,少C.小,多D.大,多50 .桩的间距过大,承台体积增加,造价提高;间距过小,桩的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且给施工造成困难。51 .桩在平面内可布置成方形(或矩形),三角形和梅花形,条形基础下的桩,可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也可采用不等距布置。52 .桩在平面内可布置成各种形状,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经常被使用的形状D。A.梅花形B.三角形C.方

12、形(或矩形)D.圆形53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等于C30,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C20054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等于,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您的诜制是C。A.C30,C25B.C40,C30C.C30,C20D.C40,C2555 .桩基承台可分为柱下独立承台、柱下或墙下条形承台梁,以及筏板承台和箱型承台等。56 .承台的作用是将桩联结成一个整体,并把建筑物的荷载传到桩上,因而承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5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承台厚度应大于等于300mm,宽度大于等于500mmB.承台厚度应大于等于200mm,宽度大于等于30

13、0mmC.承台厚度应大于等于400mm,宽度大于等于500mmD.承台厚度应大于等于300mm,宽度大于等于400mm58 .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力长,且边缘挑出部分应大于等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应大于等于75mm59 .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大直径桩宜大于等于80mmB.大直径桩宜大于等于100mmC.大直径桩宜大于等于120mmD.大直径桩宜大于等于150mm60 .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中等直径桩宜大于等于80mmB.中等直径桩宜大于等于70m

14、mC.中等直径桩宜大于等于60mmD.中等直径桩宜大于等于50mm61 .承台强度计算包括受冲切,受剪切、局部承压及受弯计算。62 .桩基础设计设计力求选型恰当,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具设计内容和步骤有哪些?进行调查研究,场地勘察,收集有关资料;综合勘察报告、荷载情况、使用要求、上部结构条件等确定桩基持力层;选择桩材,确定桩的类型、外形尺寸和构造;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根据桩的平面布置,初步拟定承台的轮廓尺寸及承台底标高;验算作用于单桩上的竖向或横向荷载;验算承台尺寸及结构强度;必要时验算桩基的整体承载力和沉降量,当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验算软

15、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单桩设计,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详图。63 .对桩基的详细勘察除满足现行勘察规范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勘探点间距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端承型桩和嵌岩桩,点距一般为8-18mB.端承型桩和嵌岩桩,点距一般为10-20mC.端承型桩和嵌岩桩,点距一般为12-24mD.端承型桩和嵌岩桩,点距一般为14-26m64 .一股性勘探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B。A.2-4mB.3-5mC.4-6mD.5-7m65 .对摩擦型桩勘探点距,下列陈述正确的是D。A.点距一般为14-24mB.点距一般为16-26mC.点距一般为18-28mD.点距一般为20-30m66 .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力层不小于C桩径。B. 2-4 倍D. 4-6 倍A.1-3倍C.3-5倍67 .对直径d800mm的预制桩和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可按A式计算。A.Quk=Qsk+Qpk=UpqsiJ+qpkApB.Quk=Qsk-Qpk=UpZqsiJqpkApC.Quk=QskQpkqsklqpk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