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374037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252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2页
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0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卷I一.参考题库(共385题)1.对下列各组词语划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协(合)力同心,英勇绝伦(同类),鼓足干劲(精神),置若罔(没有)闻 B.引以为荣(荣誉),运筹(谋划)帷幄,同仇敌忾(愤慨),通(通晓)权达变 C.尾大不掉(摆动),电闪(避开)雷鸣,步履蹒跚(从容),远见卓(高超)识 D.屡见不鲜(极少),休戚(忧愁)与共,于心不忍(残忍),惹(招引)人注目2.除了口误,笔误同样泄露了潜意识的秘密。短信聊天说到我爸身体不舒服却不去医院检查这一事实时,我想说“我爸就是太固执了”,但我键入的文字竟是“我爸就是太过

2、分了”。那一刻,我突然呆住了。一词之别,却暴露出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固执”只是一种较为客观的_,而“过分”却是饱含着情绪的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现流露 B.判断认识 C.描述表达 D.显示暗示 3.“幸福不幸福,关键看收入,收入多少直接决定着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在采访中,大多数员工认为薪酬最能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并认为工资待遇是激发员工积极性最重要的因素。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提高工资待遇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B.企业应该重视薪酬的激励作用 C.工资收入越高,员工的幸福感越强 D.工资待遇比个人发展前景更具激励作用 4.归谬法,是指通过假定被反驳的论

3、题为真,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确定被反驳的论题虚假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乙使用了归谬法的是: A.甲说:“你看,路边树上结满的李子肯定很甜。”乙说:“如果是甜的,早被人摘走,怎么可能结满果树呢?” B.甲说:“核电站具有放射性,因此是肮脏的。”乙说:“那大自然也有放射性,难道说大自然也是肮脏的吗?” C.甲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乙说:“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就是无罪的。” D.甲说:“如果把5只鸽子放进2个鸟笼,则至少有2只在同一个鸟笼。”乙说:“也存在1个鸟笼中只有1只的情况。”5.下列诗句和作者连线,正确的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人生自古谁无

4、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苏轼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6.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两个小战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经受了_的考验,终于走出了草地。雨珠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_的声音。 A.严肃清脆 B.严峻清脆 C.严肃青翠 D.严峻青翠 7.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

5、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 A.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B.我的心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C.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D.所有这些语言手段,尖锐、泼辣、犀利有力,像一颗颗威力无比的枪弹,戳穿了敌人的心脏 9.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回顾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_,欧盟采取得当的_,有效地控制住了危

6、机的蔓延与发展,从而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佳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 办法 B.历程 措施 C.经历 手段 D.经过 举措10.虽说器物的名称只是一个符号,但名称又往往与我们对器物功能、性质的认定密切相关,尤其是夏商周时期的礼器。因此在器物命名上,我们应该慎重,不能想当然,应尽量避免简单化和先入为主。在考虑器形的同时,更应该通过多学科手段弄清楚器物的功能、用途。此外,考古学界还应该制定某种共同遵守的器物命名标准与规范。唯有如此,我们对古代器物的命名才可能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考古学界以往对器物的命名往往流于简单

7、化和先入为主,不够慎重 B.器物的名称不仅是一个符号,还反映了人们对器物功能、性质的认知 C.器物的功能、性质、用途以及器形,都是器物命名的依据 D.制定器物命名标准与规范是提高器物命名准确性和统一性的必要手段11.216,108,72,54,() A.36 B.48 C.43.2 D.46.4 12.最早发明汽车的人是: A.德国钟表匠赫丘 B.德国发明家奥托 C.德国发明家本茨 D.德国发明家戴姆拉 13.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种学习的广度实在是_,凡是人类社会的东西和事物,都是其学习的对象。但对它未学习过的东西,人工智能就会_,而且不知道逻辑推理,犯错误和发生事故也在所难免。 填入画横线部

8、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巨细无遗 倍感沮丧 B.不着边际 神经错乱 C.广袤无边 不知所措 D.浩如烟海 颠三倒四14.经过实验室实验和临床试用观察表明,现在有些常用的抗菌类药物,应该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或使药物利用率明显降低。下列选项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A.抗菌类药,对胃肠的刺激性不大,可以空腹服用 B.适宜空腹服用的抗菌类药物只是所有抗菌类药物中的一小部分 C.人们服用药物时都想增加药物的疗效 D.以往人们对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存在明显不合理 15.自力更生:独立()。 A.一知半解:深入 B.海宴河清:平静 C.井井有条:纷乱 D.无微不至:周到16.水泥房屋

9、A.布料衣服 B.沙子沙漠 C.木材钢筋 D.打印机电脑 17.车轮:汽车:运输 A.墨汁:毛笔:书法 B.听筒:电话:通话 C.镜片:眼镜:读书 D.衣服:衣架:晒衣18.错误记忆是指对从未经历过的事件“回忆”,或者对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下列属于错误记忆的是: A.无效信息解码、储存以及提取的精神过程 B.这件事曾经做过,但他记不清楚细节了 C.回忆不出这个词是否真的学过,只是猜测有可能学过 D.人们对这一突发事件的记忆 19.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A.电视机、食用油、禽蛋 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 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

10、摄像机 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20.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的经典例子,表明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团体的最佳选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囚徒困境的是: A.广告战 B.关税战 C.军备竞赛 D.股市中的散户跟庄21.有一位农夫在河流A岸集市上买了一只狗、一只鸡、和一袋米。现在要回到河流B岸的家中,河边有一艘小船,小船每次只能载一个人和一件物品,狗、鸡、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狗和鸡不能单独在一起,否则狗就要吃鸡;鸡和米不能单独在一起,否则鸡就要吃米;狗和米单独在一起是最安全的。若农夫要保证三件物品都安全的送到B岸,最有可能的是哪一种情况? A.先将狗送到B岸,再将鸡带到B岸,并把狗带回A岸,再将米

11、带到B岸,空手回到A岸,将狗带到B岸 B.先将鸡带到B岸,再将米带到B岸,并把鸡带回A岸,再将狗带到B岸,并把米带回A岸,再将鸡带到B岸,最后将米带到B岸 C.先将狗带到B岸,再将鸡带到B岸,并把狗带回A岸,再将米带到B岸,并把鸡带回A岸,再将狗带到B岸,最后将鸡带到B岸 D.先将鸡带到B岸,再将米带到B岸,并把鸡带回A岸,再将狗带到B岸,空手回到A岸,将鸡带到B岸 22.书法:紧密:疏朗 A.流放者:沮丧:悲壮 B.青年:风度翩翩:大腹便便 C.舞蹈:莺歌燕舞:婆娑起舞 D.身形:娇小玲珑:虎背熊腰23.下列各项中词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大吹大擂大言不惭大摇大摆夸大其词 B.言外之意弦

12、外之音话中有话意在言外 C.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指桑骂槐 D.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多势众 24.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 A.抗辩 B.复核 C.申辩 D.进行记录 25.“2020宅家、宅家、宅家”“网络上课,在云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 26.沉积物基准

13、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积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亟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的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27.一次数学测验结束以后,同学们纷纷猜测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