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禅(节选)1.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37330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与禅(节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与禅(节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与禅(节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与禅(节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与禅(节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与禅(节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与禅(节选)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理禅趣教案一、组织教学:听佛教歌曲梵唱心经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刚刚的那首音乐好听吗?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了呢?(学生自由发挥)好的,这首禅音梵呗是梵唱心经。心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那么我们对于佛教又有什么样的了解呢?(学生各抒己见)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不一样的佛教,共同感悟一下“佛之理”和“禅之趣”吧!三、研习新课:(一)佛之理:佛与宗教1、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主要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或神秘实体因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的权威,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

2、仪式活动。2、佛教:严格地定义,佛教应该属于教育体系,而不是宗教体系。因为其一,它并不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者神秘实体的存在;其二,它的一切造像都是表法的。3、教育体系:(1)对于佛、菩萨,我们的确应该恭敬,但他们是人,他们不是神。因为他们是觉悟了的人,他们是我们的老师。(2)教师:A、弥勒菩萨:当我们踏入寺院时,第一眼就会看到一位和蔼慈祥、满面笑容的讲师,他就是弥勒菩萨。说他是讲师,很显然他就要讲授专业的课程。那么他是讲授哪门课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弥勒菩萨两旁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实,他只教授两门课程大度包容和笑对人生。弥勒菩萨用自身袒胸露腹、笑

3、容可掬的造型来劝喻世人,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要学会包容,凡事要看得惯,能包容。这样,我们的人生就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释然;同时还要学会笑对人生,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能够让人生的“不如意”变成“如意”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想得开,不计较,要用“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我们的人生才能够圆满。所以,弥勒菩萨用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来诠释了看得惯、想得开的人生才是圆满、极乐的人生。B、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住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住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持赤龙,住西牛贺洲;

4、北方多闻天王,持宝伞,住北俱卢洲。四大天王相当于是学校里的助教。他们辅助讲师也就是弥勒菩萨进行教学活动。其实,说得更通俗一些,弥勒菩萨只是教我们“看得惯、想得开”,那么要如何去做呢?要遵循什么方法呢?弥勒菩萨没有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那就需要四大天王这四位助教来告诉我们如何去做。a、东方持国天王:持国,代表负责任。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那要怎么样去做呢?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大到持国、小到持家,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就会和谐,国家也一定能因此而富强。持国天王教

5、给我们这个事理。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着做事情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就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琴弦又断了。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佛法中讲的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这样,事情才能圆满。b、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时代永远在进步,不进则退啊!我们不想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行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并不落伍啊!佛门真正是在讲进步,永远都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是跟着时代走,是领导着时代走!南方增长天王

6、手上拿的是一把宝剑慧剑,也就是智慧之剑,取其“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之意。c、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谓的观光、旅游、考察,能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家庭,构建自己的社会、建设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想目标精进! 西方广

7、目天王,有时我们看到的塑像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它其实表示着这个物质世界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这就是哲学中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都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有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能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有完全、理性、明智的理解,才会有智慧、有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

8、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天王殿的天王们教导我们这些啊!他们并不是什么能上天入地、手眼通天、千变万化的神明,很多人以为对着他们烧几炷香、磕几个头,他们就能保佑我们平安,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除此之外,中国佛教徒还为四大天王赋予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即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3)职称:A、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语意义是得道者。这个名称的内涵是“内在修养极高的人”。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士学位,从事的工作相当于学校里的助教。B、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梵语意义是觉有情。这个名称的内涵是“求道求大觉之人

9、”。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硕士学位,从事的工作相当于学校里的专业课讲师。C、佛:是佛陀的简称。梵语意义是觉者。这个名称的内涵是“了悟十方三世一切诸法之人”。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博士学位,从事的工作相当于学校里的教授兼班主任教师。(二)佛之性:佛与儒道(莲池图)(三)禅之趣:佛与诗词:(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修行偈颂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

10、悟到佛理而成为佛。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

11、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境界的路。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

12、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5)世人笑

13、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

14、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6)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正法合道,也就是正法和道原本就是一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道,舍本逐末的四处寻访也是白搭。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15、。(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东坡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于是就写出了这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而又充满禅佛意趣的词。其禅佛意趣首先表现在运用了“非有非无,体用一如” 的禅佛式思维方法。这首词的禅佛意趣还表现在词人达到了禅宗所谓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顿悟式审美至境。禅宗所谓的顿悟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是超越时空、不可言说的精神体验,是创造性审美至境的显现。顿悟,所触及的正是时间的短暂瞬刻与宇宙、世界、人生的永恒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禅宗看来,这就是真我,即真佛性。这并不是我在理智、意念、情感上相信、属于、屈从于佛;相反,而是在此瞬刻永恒中,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是一体。顿悟是禅的最高境界,是审美至境,是在一瞬间彻底了悟人生的本质,洞察宇宙的实相,与万法的本体冥然相合。(8)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