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37169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_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_.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 ) AC、H、0、N BC、H、O、N、P CC、H、O、S、P DC、H、O、Mg、Fe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选用紫色洋葱做材料实验效果较好。这是因为 ( ) A只有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 B细胞液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外界溶液区分 C细胞膜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细胞壁区分 D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的液泡特别大3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能杀伤侵入机体内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致病体以及衰老的细胞。吞噬

2、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4甜菜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再放人蒸馏水中,则能使水变红。其原因是 ( ) A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壁被盐酸破坏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3、6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7.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插入细胞管后,用线系紧密封并使细玻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细玻管内液面上升 B细玻管内液面不变 C烧杯内液体遇碘变蓝色 D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无变化8用蔗糖腌渍萝卜条,能使萝卜条变甜。这是因为 ( )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通过

4、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了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9海带细胞中的碘离子浓度比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离子具有 ( )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 D高效性10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特点 B选择功能 C选择透过功能 D主动运输11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 ) A紧紧贴在一起 B充满细胞液 C充满蔗糖溶液 D充满清水12下列需要载体协助才能通过膜的一组物

5、质是 ( ) A02、C02 BH20、K+ C葡萄糖、氨基酸 D胆固醇、脂肪酸13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 ) Axyz Byxz Czyx Dzxy14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构成的B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膜组成的 C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 D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15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B水通过细胞膜C水通

6、过原生质层 D水通过细胞壁17.将下列活细胞放入浓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分生区细胞B人的红细胞C种子的胚细胞D根毛细胞18.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19、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

7、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21、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22、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蔗糖溶液浓度/g.mL-1

8、细胞变化0.30发生质壁分离0.25无明显变化0.20有胀大的趋势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约为0.25g/mL C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23、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2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高尔

9、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 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变形虫能伸出伪足A B C D25、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和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内吞和外排 D无法判断二、非选择题26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O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0、下列问题:(10分)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 (填物质名称)。(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 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 的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 ,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0C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00C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27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0分)(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11、(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_ _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5)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6)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7)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A是自由扩散 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C图C是主动运输 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28现有实验装置如右下图。广口瓶中盛有(NH4)2SO4溶液,放入小麦的离体根后,向瓶中缓缓通人02。请分析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由实验可知,根细胞在同一时间内,吸收NH4+总是多于SO42-,这一现象是 由 决定的。(2)若在恒温下进行实验,则随着O2的通入,根的有氧呼吸加强,实验中可发现根细胞对NH才和SO42-的吸收速度会改变,表现为NH4+的吸收速度 ,SO42-的吸收速度 ,这是由于 (3)如果持续通人O2,根细胞对NH才和SO42-的吸收速度会在一定水平上达到稳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