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3711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的集合。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群落2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_数目的多少。(2)特点:不同群落_不同。(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等。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

2、起,相互依存,_。想一想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分布。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2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但被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2)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或其他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

3、想一想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探究点一群落及其种间关系1什么是群落?什么是丰富度?2种间关系类型有哪几种?思维拓展1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宿主长期共存。3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

4、间斗争、D代表竞争。探究示例1(2010广东理综,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听课记录:探究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完成下列填空: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现象与_有关,群落中的_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_的制约。(3)动物的分层与其_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_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_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_分布。思维拓展1生物在垂直

5、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探究示例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听课记录:探究点三群落的演替1完成表格填空,比较理解两种演替 类型项目初生演

6、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_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或其他_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_经历时间_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完成群落演替的结果,并加以理解: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_的或_,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_阶段这一最高阶段能量总生产量_,群落的有机物总量_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_,群落的_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_变化,稳定性越来越_思维拓展1在裸岩的演替过程中,首先进入群

7、落的生物是地衣而不是其他生物,原因是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能够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速度。2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往往不同。如地衣阶段优势种为地衣,但在苔藓阶段,由于地衣矮小,与苔藓争夺阳光方面处于竞争的劣势,所以在苔藓阶段优势种不再是地衣而是苔藓。3群落演替是一种群落代替另一种群落,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种群也并没有随着群落的演替而消失。探究示例3(2011海南卷,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听课记录:题组一群落及

8、种间关系1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2(2011镇江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3(2011安徽卷,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

9、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4下表显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种群变化情况(无猎捕现象),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年份狼种群数量驼鹿种群数量197010901972121151974201451976251051978189519801898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C驼鹿数量随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5下图表示

10、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6(2011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7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

11、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还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题组二土壤动物丰富度研究8(2009江苏生物,24)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 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

12、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题 号123456789答 案题组三综合题10(2011南通质检)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利用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