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3710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地理其实是个很模式化的学科,尤其是在回答人文地理的问答题,它总共就那么几个因素,到时候一条一条的套用,当然还要熟悉地图。比如问区位因素,先在脑子里理顺一下,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再细化自然因素又有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等,社会因素又有科技,经济等等,再一点一点套,加以展开,力求全面。 自然地理要靠理解,但其实它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是不变的,它的题型也就那么几种,把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各种题型都做做,会有收获。 另外就是多看看高考题,看看都考些什么,要怎么答,回答一定要用专用术语地理不难关键看方法!一般都是以地区为背景的!以南亚为例,当你面对南亚的地区图时一定要联想:这里的气候

2、地形 经济 时区 主要物产 主要河流山脉 海峡 等等.一定要会联想,会比较.要经常看看地图譬如世界气候分布图 洋流分布 分区地理 中国的:铁路 主要地形 矿藏气候等! 还要记住几条主要经纬线川过的地区!一东经90为例:孟加拉湾 中国青藏高原 俄罗斯 印度洋等!这样记忆地图在脑中就不怕了! 地理是文科综合的又一重要科目,地理的复习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重视基础知识,学会 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 重视知识结构。我们在熟记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因为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仅有利于自己整体把握和牢固掌握知

3、识,同时还能镶嵌新知识、丰富原有认知结构,提高知识的使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体系化的知识才有可能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重视运用地理图表,注意图文转换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现象的“信息库”,是各地理要素综合和具体体现的“综合体”,它可代替大量语言文字,既有形象直观性,又有抽象概括性,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首先应有识、绘、填、读图的习惯,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做到心中有图。其次,应重视图文转换。对于同一内容,可通过变换、增加图形或改变提问角度以及增加图文互换的练习训练等方式,来培养提高自己的读图分析能力。在复习地理知识

4、时,动手绘画简图,以图为线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3)加强横向联系,注意学科渗透、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强横向联系。在复习中要重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对于有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识联系起来,如在复习等高线时,就要联系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震线、等压面等知识。 注意学科渗透。鉴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考试要求,在平时学习中,完全有必要建立与其他各学科进行全面或广泛的联系,进行学科间的渗透。尤其是涉及一些国家和地区领土、领海的争端,民族、宗教的冲突,以及当今的热点问题,都

5、应联系当时、当地的政治、历史背景。 (4)注重联系实际,注意区域地理的复习 注重联系实际。复习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乡土、国内外实际,把知识学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区域地理的复习。尽管地理学科的测试可能以高中地理为主,适当渗透初中地理,但由于高考命题中注意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而区域地理在这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复习某个区域时要全面考虑它的地形、气候、水文、经济、历史、政治等知识,绝不能单纯地复习地理知识,而是要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达到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目的。 (5)关注新闻地理,注视时事焦点 新闻时事焦点历来是高考

6、的热点,因此在平时要关注全球时事热点,注意积累新闻地理、时事焦点的有关资料。同时应注意发生事件的历史背景、政治原因以及发生地的地理史实,并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评述,达到有备无患。 读图题解题方法 一、审图(一)地理的图象特点地理形象材料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1、“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 等的确切地理位置;或起点终点等。2、“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要素相关线条等。3、“面”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 4、“箭头”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洋流

7、、大气、生态物能、地壳物质等的循环) 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力、产品、市场信息等)工艺流程等。 地理要素运动箭头。(二)地理的数量特点定量定性分析地理数理统计图表。 1、表格统计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约算勿精算:一定的时间比较空间发展差异;一定的空间比较时代、时段差异;一定的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结题; 多区域以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结题;根据某地各月气温、降水量资料,完成下列各项内容:(每空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0-2812142224262318126降水量456580110130160140150120605040 根据表中资料将图3

8、补充完整。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月,最低气温出现在_月,气温年较差为_。降水主要集中在_(季节)而_(季节)降水量稀少。2、扇状统计、三角坐标统计图表达为“以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判断要素主次序列;、分析成因、评估及对策结题。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3回答1.3题:图31.3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答案:D解析:三角坐标图近来经常出现在高考题中,2002年上海卷53题,2003年广东卷30题,此类图形比较特殊,关键是正确读取数据。我归纳的方法为

9、:1.在认准坐标代替什么变量的基础上,平移其起点坐标处那根线。如我们要读第一产业的比重,可以先看准第一产业的坐标轴,分出0-100%的方向,然后找到0刻度所对应线,平移与第一产业坐标轴的交点就为正确读数;2.三者都读出来以后,可以检验,三者之和是否为100%。3、柱状统计图以时序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以揭示说明时空分布特色或时代进步的表现;说明时空差异原因结题。1下图为沿我国北纬35线经过的省区面积和人口统计图(90年),下图为我国北纬3040地区行政区分布图,读图后回答:(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有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Bb地为解决煤炭外运修建了重要铁路Cc地中南部是我国的商品棉

10、基地Dd地正在建设黄河下游最大的水利工程(2)下图中,人口密度在500人以上的省(区)有个;拥有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区)是省(区)。(1)A (2)3 山东 (3)甘肃 新疆 西藏4、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表达为主; 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稀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的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分析成因及评价结题。1(汕头一模)四幅等压线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AB C D答案:C解析:等值线图的画法是否正确,关键是要注意等值线之间的数值。遵循一定的原则:相邻的两条等值线可以相等,也可以相隔一个等值距。如中的为1010,1020(可以)。中的1010,1020,

11、1030(不行)。中的1010,1020,1030(不行)。中的1010,1030,等值距为20(可以)。2(2006江苏)图4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 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小)答案:小解析:这种等值线弯曲和两边比较的题目比较常见,可以区分地形高低、寒暖流等。此题可以转化为左图:A处值为38-40之间。而B、C处值为40-42之间。显然易见,A处小于两侧。有人也把此法归纳为“一线法”!3图5为一幅陡崖的地形等高线图,图中有三条等高线相交于A处,陡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双选)图5 A.200 B.280 C.400 D.320答案:BD 解

12、析:这个题目可以用作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此类图形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及大小的变化方向。还有就是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可以相等也可以相差一个等值距,但不可以为两个等值距。当然,如果动手画画剖面示意图,转换图形模式,我想对图形的理解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5、直角坐标统计以两两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以分析成因、评介其影响结题。(2006江苏卷)图1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1题。1.1.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答案:C解析:从图名可

13、以看出此统计图表所反映的对流层气温日变化,烟囱高度不低于逆温层的高度,只要学生能够正确的读出图中各个时段的逆温的最大高度就可以做出该题。2(2006天津第三次质检)根据下图判断,北京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中,近地面空气质量问题最严重的是( )图2AT1日 BT2日 CT3日 DT4日答案:D解析:此题可与上题做比较,所考知识点有相似之处:逆温。但需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给予的条件:高架污染源。根据这个条件可以确定答案在T2和T4中选择,再根据逆温的严重程度K=T/H(高度),可以确定T4的高空逆温程度更为严重。在数理统计图表中,历史题应答出历史阶段的差异性,说明清楚历史的进步,或者说明某事件历史的恶

14、化结果,应用史实来说明。政治题中应回答出政策的进步性结果和政策性质,或者是某种政策造成的失误结果和原因。(三)地图的功能特征地图依功能划分为1、“区域分布图”区位分析为主。目标为: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分析要素空间区位联系。 从主题要求出发评介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对策结题。 2、“概念图”概念形象化: 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结题;3、“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成因。 紧扣符号含义及要素间的联系;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分析该事物的影响结题; 4、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描述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分析外貌特色的形成的原因结题。5、“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序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见前述)6、“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以整体性特点和意义分析结题。 7、“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 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结题。 8、“漫画图”:环保为主。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说明和画题。多为可持续发展类。二、审文审文字材料对高考地理的答题文字的组织十分重要。 1、审文字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